首页 理论教育 西周中晚期与春秋早期:青铜器的转变期

西周中晚期与春秋早期:青铜器的转变期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這就是青銅器的轉變時期。這時期青銅器的造型已由精巧華麗轉變爲樸質厚重。方彝是商代晚期出現的,但西周中期的方彝在形式上與之完全不同。這是研究西周歷史極爲重要的資料。西周早期開始出現的方座簋,這時繼續盛行。晉侯就是晉厲侯,在位相當於西周中、晚期之際,於此可見這時晉國青銅鑄造業的水準與宗周大體相同。當時各諸侯國普遍有了自己的青銅器鑄造業,各國青銅器的形式是西周晚期的延續,部分器物具有地方性的特徵。

西周中晚期与春秋早期:青铜器的转变期

公元前十世紀到前七七一年,商文化的影響已逐漸消失,經過西周早期近百年的發展,周人終於完成了對商代青銅藝術的繼承、改造、發展過程,從而體現出本民族的特色。這就是青銅器的轉變時期。這時期青銅器的造型已由精巧華麗轉變爲樸質厚重。酒器的比例逐漸减少,角、斝、觶、觚等器形已完全消失,壺、卣、方彝等器還在繼續行用,但形式已有變化。

酒器中的圖39 㠱仲壺,銘文記載㠱仲爲倗生鑄造了這一飲壺。小型的壺也可作爲飲酒器。卣這類容酒器自商代晚期出現,至西周中期已到了最後階段。圖40 夆萛父卣,器作橢圓形,形體低而豐滿,整體圖案以雷紋爲地,用較寬的綫條鈎出鳳的圖形,風格新穎。方彝是商代晚期出現的,但西周中期的方彝在形式上與之完全不同。圖41 師遽方彝,除了方形的器體外,兩側有耳作高舉的象鼻形,器體内分隔爲二,可盛放兩種不同的酒。蓋口相應有兩個方形缺口,當有斗可挹酒。師遽方彝器蓋各鑄銘文六十六字,記載周王康宫的後寢中,因協助王饗禮,王賞賜師遽玉圭和璋,這是一種特殊的榮寵,銘於器,傳之子孫。鼎盛期大型酒器罍的形式消失後,到了轉變期就出現了一種新穎的酒器稱爲,它是罍的變體,消長的情形很清楚。圖42 仲義父,小口有蓋,寬肩上有一對小卷龍爲耳,底平,而外形做成圈足的式樣,這是形器的特徵。

飪食器的形制增多,並出現了龐大的器形。圖43 大克鼎,造型莊嚴渾厚,是宗廟的重器。口沿下飾變形獸面紋,腹部是寬闊而自由舒展的波曲紋,腹内壁鑄銘文二百九十字,記載克的祖父師華父對王有功,因此克也受到王的重用,擔任傳達周天子命令之職,於是周王賞賜克大量土地、各種奴隸,克鑄此鼎來祭祀他的祖父師華父。這是研究西周歷史極爲重要的資料。在食器方面,突出的是弇口寬體、圈足簋的出現。圖44 紀侯簋,蓋和器合成渾然一體,有兩耳,耳中套鑄一環。此簋除蓋邊和器口沿飾一道回顧龍紋外,表層呈寬道的横條棱脊狀,這種紋飾已成爲一時風尚,極爲普遍。還有一種有蓋低圈足的簋,在圈足下往往帶有三條很短的獸足。這種簋的形式,一直盛行到春秋時代,是青銅簋最後一種變化形式。圖45 師㝨簋,除蓋邊及器口飾獸目交連紋外,其餘表層呈横條棱脊狀。此簋形制特大,器蓋各鑄銘文一百十七字,記載淮夷原是向周室繳納貢賦的臣子,現在竟敢迫使他們的奴隸停工,反叛王官,使東國發生混亂,於是周王向師㝨下達了討伐淮夷的命令等内容,是研究西周後期王室和淮夷關係的重要資料。西周早期開始出現的方座簋,這時繼續盛行。圖46 虎簋,有蓋及方座,獸耳有珥,蓋面、腹部及方座皆飾寬闊的波曲紋,形制莊重。除鼎和簋外,當時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新穎食器盨和簠。盨是一種橢圓形的食器,而簠是一種長方形、四壁向内傾斜,上下對稱的食器。圖47 晉侯盨,此器四足爲側面蹲式裸體人像,長臂上舉,伸出五指與頭頂緊托盨底。人像雙目突出,眼眶甚大,大鼻下有鬍子,闊嘴,兩大耳有穿耳環痕,足登平底翹頭靴,兩足並縛在一起。銘文記載了晉侯愛好田獵之事。晉侯就是晉厲侯,在位相當於西周中、晚期之際,於此可見這時晉國青銅鑄造業的水準與宗周大體相同。(www.xing528.com)

古人在許多日常生活禮節中需要盥洗,盥洗用具盤在商代已經出現過。匜和盤是西周時代一套盥洗器,用匜盛清水,倒於手上清洗,用盤盛廢水。圖48 齊侯匜,是有鋬的瓢形器,器上滿飾當時流行的横條棱脊。腹内銘文記載齊侯爲其夫人虢孟姬作匜。西周建國時,齊太公平東方叛亂有大功,封爲東方大國,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齊侯夫人的匜大於一般諸侯夫人的匜。

公元前771 年,西周衰亡,周平王遷都洛邑,大國的諸侯陸續爭霸中原,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當時各諸侯國普遍有了自己的青銅器鑄造業,各國青銅器的形式是西周晚期的延續,部分器物具有地方性的特徵。圖49 秦公鼎,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國墓地出土,器形較大,腹部飾變形獸紋,獸蹄足,腹壁銘文所鑄爲秦公之器。圖50 龍耳尊,大口、廣肩,腹爲横道棱脊,相當厚的圈足,基本形體近似商代大口尊,另設兩條雄壯的龍作爲把手。這種非古非今的獨特形制,是江南地區的越族仰慕中原文化,參照古式而鑄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