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改掉拖延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何改掉拖延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拖延势必会造成压力,而压力过大对于一个人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总之,时间在现代社会里已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为此,我们必须戒除拖延的坏习惯。

如何改掉拖延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有人这样感叹:“压力真是太大了,总有很多事做不完。”其实,你的压力从何而来呢?如果从不拖延时间,还会如此忙碌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周一的早上,整装待发的你来到公司,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并嘱托你这件事十分紧急,周一下班前必须交上去,你连连点了头,你明白这是上司在给你表现的机会。

你暗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工作,不过不急,还是先把办公室收拾一下吧,太乱了;还有,最好先冲杯咖啡,早上人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再看下微博吧,看看周末好友们都去做什么了;新闻也该浏览浏览……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你的工作还未开始。

相信这是很多职场白领工作的真实写照,你是不是经常陷入这种泥潭中不可自拔,你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甚至已经无法透气了。

我们发现,在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后,由于拖延,时间慢慢流逝,我们也逐渐变得焦躁和不安,在这样的情绪下,我们会选择更多其他的方法来逃避,到了工作的截止日期,我们开始坐立不安、充满焦虑感,压力直接扑向我们,让我们十分难受。

其实任何一名拖延者都清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知道拖延的负面效应,但他们还是似乎无法避免地陷入这个泥潭中,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大致分析一下,原因如下:

第一,太过自信。

一些人在接受任务时,会想:“太小儿科了,根本不值得我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过两天再说吧,不着急。”然而,他们低估了事情的难度,当时间接近尾声时,他们再开始处理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

第二,自信心不足。

与第一种情况完全相反,这些人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时,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进度,尤其是被其他人催促后,他们的自卑心更严重了,于是,为了逃避这种心理,他们就选择了拖延。

第三,排斥工作。

一些人面对难度大、费时多的工作,便产生了一种厌烦的情绪。于是,他们便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甚至到最后时间也不愿意开始执行。

其实,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另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

拖延势必会造成压力,而压力过大对于一个人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www.xing528.com)

1.制订工作计划

在开展工作时,我们可以作出一个详细的关于每月或者每周的工作计划,并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工作时紧时松,使工作时间得到合理安排。

2.克服畏难情绪,规定自己首先处理一些重要事务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对此,很多人认为,先处理那些不紧要的事务,会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把最紧要的工作拖到最后来干,你会发现,经过一天疲惫的工作后,你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完成它了。

而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因为有畏难情绪,是有意识地回避那些重要的、难度大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这样的心理倾向,首先着手最重要的工作,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它,并把它办好。

3.为自己设置一个必须要完成的期限

曾经有个实验,面对一个学习平均成绩很低的儿童,家长准备让他修学分最低的功课,但儿童心理学家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建议他多修一些课。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这个学生多修课后,所有功课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发现距离最后期限的时间尚早,那么,我们也不会有紧张程度,而随着时间的临近,我们的紧张程度就会增加;到了最后期限,我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关注度就会完全被激发出来。

为克服惰性,避免拖拉的现象,我们应该为工作设置一个尽可能短的完成时限,通过给自己压力而产生动力,这样,所有的工作便能尽快地完成。

而对于那些对未来起重要作用的长远目标和长远规划,则应进行合理分解,并细化到为这些分解后的目标也设置一个严格的时限,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些小目标忽视和遗忘。

总之,时间在现代社会里已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为此,我们必须戒除拖延的坏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更轻松地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