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宇宙生命之谜》精读课文分析,解答宇宙是否存在生命

《宇宙生命之谜》精读课文分析,解答宇宙是否存在生命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费忠孝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精读课文,其阅读目的是通过文章的阅读,解答心中疑惑: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因为这篇课文是要破解宇宙生命之谜,那么最后一个自然段肯定会告诉我们是不是破解了宇宙生命之谜。

《宇宙生命之谜》精读课文分析,解答宇宙是否存在生命

费忠孝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精读课文,其阅读目的是通过文章的阅读,解答心中疑惑: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目前,人类可勘测的空间范围对宇宙来说就是沧海一粟,宇宙的边缘更是遥不可及。

课文中最主要写的是火星,因为火星是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且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经过对火星表面环境的研究,发现火星不存在臭氧层,宇宙中的射线直射在火星表面,对生命的威胁很大,而且火星表面缺水,氧气含量极少,这些条件说明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人们虽然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宇宙是无穷大的,也许在人类永远达不到的地方,同样存在着高智慧生物,其发展速度超过人类且科技更加发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并练习根据阅读目的筛选重要信息,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词语。

2.能根据学习提示中的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学法回顾

1.提问:上节课学到的有目的的阅读有哪些方法?

2.方法梳理。

(1)了解阅读的目的(阅读的任务)。

(2)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

二、出示学习提示,交流阅读方法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阅读任务,请你读一读。

预设1: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预设2: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看到这样的阅读任务,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读。

预设1: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这篇课文是要破解宇宙生命之谜,那么最后一个自然段肯定会告诉我们是不是破解了宇宙生命之谜。

预设2:课文旁边有旁批,可以先看看旁批,给自己一些启发。

预设3:这篇课文是说明文,这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很重要。

三、默读课文,梳理篇章结构

1.默读课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找到我们究竟要读哪几个自然段。

2.交流反馈。(www.xing528.com)

预设:第8、9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指出,火星中有没有生命有待进一步研究,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3.梳理段意。

第2自然段: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备四个条件。

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6自然段: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第8自然段: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第9自然段: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4.教师小结:我们可用文段中的关键句子作为文段内容的概括,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它有时在段首,有时在段尾;若我们不能用现成的句子,就要借助文段中相关的词语进行表述,这可培养概括能力。根据分析,我们会发现,需要聚焦的部分是第4~9自然段。其实,我们根据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可以再缩小聚焦部分:第5~9自然段。

四、聚焦问题,集中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第5~9自然段,分享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2.分享交流。

预设1:科学家首先列出了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如果某个星球具备这四个条件,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预设2: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科学活动,判断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3.集中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聚焦旁批,总结方法

1.学习旁批,总结方法。旁批呈现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示范探究式阅读应该怎么读、怎么想,提示多种阅读方法。

2.小结:有目的的阅读常用的方法:浏览文章、提取关键信息、画出关键句、区分重要信息等。

二、默读习题,获得方法

1.默读课后习题第1题,进一步提示阅读方法。

2.方法迁移,圈点批注。

(1)默读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第2题设置了两个问题——“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探究式阅读,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中,边读边想,圈点批注。

分小组选择课后习题第2题中的一个问题,练习有目的的阅读。

(2)学生再次研读课文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

(3)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