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和元宝钱的特点及介绍

统和元宝钱的特点及介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道营子和上石匠山村,在两地的辽代钱币窖藏中,都是各出土一枚统和元宝钱。三道营子出土的统和元宝钱,外郭显见宽厚,背面外郭约0.3厘米,较面郭略宽。第二年初改元“统和元年”。这与如今已发现诸多的统和钱,其中既有铜钱也有铁钱的事实相悖。我在这里,仅就上石匠山村出土的统和元宝钱介绍如下,为弥补统和钱在《辽史》中未载之缺,提供一点信息。统和元宝钱,青铜质。面部上的四个汉字钱文——“统和元寳”为右旋读。

统和元宝钱的特点及介绍

统和元宝钱,在以往的谱录中已有一些刊载,不过从来未见有出土资料的佐证,也从未见有与统和元宝钱相关参数的记载。如郑家相先生曾在其大作《辽钱考》中有如下记述:“今见统和钱八九品……有厚肉薄肉、背上月或上月下星……面文隶体右旋读……”等等。直到20世纪的1981年,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的三道营子村和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上石匠山村,均在辽代的钱币窖藏中,清理并发表了出土统和元宝钱的报告后,这种一直以谱录拓本来说话的局面,才开始被打破。

三道营子和上石匠山村,在两地的辽代钱币窖藏中,都是各出土一枚统和元宝钱。因为三道营子出土的统和元宝钱,并不是我在本文中要阐述的内容,所以在此只略说数语。三道营子出土的统和元宝钱,外郭显见宽厚,背面外郭约0.3厘米,较面郭略宽。背面光素。

“统和”一词,是有辽一代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时期的第二个年号的称谓,即983—1011年。《辽史》载:乾亨“四年(982)秋九月,景宗崩”,圣宗“继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岁。皇后(萧燕燕)奉遗诏摄政……”第二年初改元“统和元年”。

圣宗统和时期,历经近三十年的岁月,其间应该铸制过统和之钱,然而《辽史》中只说未见。这与如今已发现诸多的统和钱,其中既有铜钱也有铁钱的事实相悖。这里除了显见《辽史》粗简的弊端外,与编撰者们抑或是未载不无关系。

我在这里,仅就上石匠山村出土的统和元宝钱介绍如下,为弥补统和钱在《辽史》中未载之缺,提供一点信息。

统和元宝钱,青铜质。出土时的包浆为暗灰绿色,且不见再有其他锈迹在其表面。

钱径为2.4厘米,穿径为0.7厘米,郭厚为0.15厘米;重为5.1克。钱形规圆,铸制甚好,面背肉好具周郭。

面部上的四个汉字钱文——“统和元寳”为右旋读。钱文的排序,精整匀称。文字结体,凝重遒劲,具有楷隶之意和减笔少画之奇趣。

“统”字的“系”字旁下端不从“小”,而从“一”,且呈微向右上方斜桃之势,这与当今简化汉字的“纟”字旁甚是相似;“统”字右边“充”字之下,左边的一撇笔画,与统字“纟”字旁下从“一”的向上斜挑之笔画连为一体,共为同一笔画。这里是否另有寓意——母后和皇儿一统江山之意,我们不得而知。(www.xing528.com)

“和”字旁的“禾”字,其顶端的一短撇,以及“禾”字左下方的一长撇,均与穿郭相接;“和”字右边“口”字的左上角处,又多出一圆点。我没有弄清它是流铜所致,还是刻意加铸,或许这正是为突出“和为贵”之神笔。

“元”字上部的第二横笔画,为向左挑,有唐开元钱之风韵;然而其下面的竖弯钩,并不似唐开元那样斜弯,而是竖弯,这又显见辽钱书体的朴拙。

“寳”字为隶书,宝字盖上两旁边的笔画,既连轮又接郭。

背文,穿上“仰月文”,穿下“星文”,寓有星月同辉之意。

上石匠山村出土的统和元宝钱,是辽圣宗统和年间自铸的年号钱,是有辽一代年号钱中元宝钱之滥觞。

附:钱拓。

注释:

①《辽史》本纪第十·圣宗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