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俯首做学问,我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俯首做学问,我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法国这个以多元文化而著称的国家高喊“除了面包和书籍,我们什么都可以丢弃”的时候,当以聪明著称的犹太人手捧书籍,如饥似渴学习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躺倒在“智慧芯片”的温柔怀抱里,放弃独立、自主思考的机会,让自己堕落呢?我想,我们目前最缺的,不是海量的知识资料,而是,俯首做学问的态度。

俯首做学问,我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一考生

有人梦想着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然而,处于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知识决定民族素养的时代,除却那一份对于学术的最初的热爱与坚持,又有什么能引领一段潮流,驾驭一个时代呢?

说起学术,就想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在世界文坛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当属莫言。作为出生于山东高密农民的儿子,莫言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他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几十年如一日,倾诉着他对故乡和文学的热爱与坚持,他的文学道路走得并不顺畅,但却是把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很明显,他的成功不是靠“智慧芯片喊出来”的,是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才使他走到了今天。

当然,也有人对莫言的获奖有疑义,但余秋雨也曾经说过:“永远不要等待自己被理解,一开始便被理解的永远不是创新。”诚然,“智慧芯片喊出来”的学问会使你免于遭受质疑的鞭笞,然而毫无创新与思想的学问又如何能引领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呢?

拒浮思瑕,潜心为之。柴静曾说:“永远不要因为走得够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随着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他们最初做学问的缘由了。利益驱使,权位诱惑,太多太多的灯红酒绿使他们内心逐渐被麻痹了,学问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假头套,实则腐烂不堪。当年单纯的“知识改变命运”,如今又有多少人坚持着知识膏己,而知识塞己。人们太看重实际利益,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了,却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靠在床头静静品味,抑或是执起笔来沐浴在阳光柔和的午后写一篇哪怕是只有自己能看得懂的文章。(www.xing528.com)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篇篇论文皆相同。学术造假、文章抄袭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网络实在是太诱人,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潜心学术?当法国这个以多元文化而著称的国家高喊“除了面包书籍,我们什么都可以丢弃”的时候,当以聪明著称的犹太人手捧书籍,如饥似渴学习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躺倒在“智慧芯片”的温柔怀抱里,放弃独立、自主思考的机会,让自己堕落呢?

我想,我们目前最缺的,不是海量的知识资料,而是,俯首做学问的态度。

点评:本文是一篇来自阅卷现场、由专家一致评定的高分作文。本文主要的亮点是立意上以小见大。文章旨在借助“智慧芯片”来批判现实生活中毫无创新与思想的学问,但作者并没有高谈阔论,而是以莫言的经历、法国和犹太人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做学问的种种不良现象,来揭示这一主旨,令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李兴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