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瓦猫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瓦猫样式与鱼结合

昆明瓦猫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瓦猫样式与鱼结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小窖村瓦猫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43岁的张才,却成了昆明地区最后的瓦猫匠人。作为家族手艺的第四代传人,张才说不清这老屋是不是昆明最早的瓦猫作坊,却知道它是目前仅存的。在张才的手中,我们目睹了整个瓦猫的制作过程。说起做瓦猫的步骤,内向寡言的张才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张才不得不创新了多种样式的瓦猫。不光瓦猫,张才还把瓦猫形象与鱼结合,开发出不少新品种。

昆明瓦猫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瓦猫样式与鱼结合

云南昆明的小窖村,堪称瓦猫的故乡

明清,这里就以制陶得名小窖村,制窖延续至今。

2005年,小窖村瓦猫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43岁的张才,却成了昆明地区最后的瓦猫匠人

张才祖上传下的作坊,置身在闹市之间。四周簇新的楼盘,街对面热闹的昆明北部客运站,让这座破旧的瓦房显得更加孤寂、沉默。

瓦猫,云南的镇脊神兽,屋顶的守望者。

阳光从屋顶漏瓦流下来,没带来暖意,反而照亮了满屋浮游的灰尘。作为家族手艺的第四代传人,张才说不清这老屋是不是昆明最早的瓦猫作坊,却知道它是目前仅存的。

在张才的手中,我们目睹了整个瓦猫的制作过程。

做瓦猫,先要揉泥,要把它揉得均匀,硬的和软的在一起,土都是以前剩下的。

瓦猫的头、身都用简形坯塑造。甩出一块泥,放到拉坯机上,张才脚下一蹬,泥盘开始缓缓旋转。

拉完坯,他总是要反反复复洗手,一点点褪去十指黏着的泥。搓泥球,拉泥条,捏泥片,然后把这些小零件贴到方才拉出的瓦胚上,刻画、造型。

随着张才的粘贴刻画,泥坯逐渐生动起来。(www.xing528.com)

张才在拉坯机前制作瓦猫的“躯干”。

制作中的瓦猫。

手看似静止,泥却在变形,似有一股游丝,从脚到手,一气呵成,把软塌塌的泥土撑了起来。

再一会儿,一只龇牙咧嘴瞪着眼的猫,就威风凛凛地站在一块瓦基上。目可视,鼻可闻,牙尖嘴利,挡灾吸财。

张才在为瓦猫“点睛”。

“做一只瓦猫最快要两个小时,先在机器上把身子和头分别做好,晾干以后结合加固,再加上五官,头部完成以后把手粘上,整个结构就基本成型。瓦猫的手一定要做成弯的,这样就不会断裂。”说起做瓦猫的步骤,内向寡言的张才脸上多了几分自信。

没有一个瓦猫是相同的,因为全靠手工制作。它没有模子,也不用事先设计,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它讲究的是师傅的手感。

但制作瓦猫,最难的还是头部的部分,一只瓦猫做得好不好,主要看头和嘴的造型是否惟妙惟肖。

随着老楼房的消失,瓦猫的原生市场日趋缩小,更多的变成了一种艺术品

张才不得不创新了多种样式的瓦猫。趴着的、双头的、多头的……不光瓦猫,张才还把瓦猫形象与鱼结合,开发出不少新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