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征服太空:巨人行走的壮举

征服太空:巨人行走的壮举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的飞艇在很多方面与船只相仿,人们把用于水上航行的知识用在了飞艇上,他们想像飞艇如船一样在空中行走,可以想像其结果如何了。以后齐柏林又制造了几艘硬式飞艇,1910年,“LZ—7号”成了第一艘运送旅客的飞艇,可坐20人,在9小时内飞行700公里。1912年到1913年期间,齐柏林相继又制造了几艘旅客飞艇,飞行800个航次,运客达17000余人,行程185000余公里,且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征服太空:巨人行走的壮举

气球只有随风飘游,不能按预定航线飞行,正如一条没有舵的船一样只能顺水而行,所以乘气球前还要观察风向、计算风速、了解不同高度的气流和云层运动方向。如果运气好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就要倒霉了。“飞鹰号”征服北极时就因老天变脸才产生了悲剧。

为了控制气球飘飞的方向性和前进时的速度,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着。1784年,法国人罗伯特兄弟在气球的基础上,制成了一个鱼形气囊,长15.6米,最大直径9.6米,7个人坐在框式吊篮里,靠人力划桨前进,而桨却是用绸子绷在木框上做成的。结果是7个小时,歪歪扭扭移了几公里,不过这是飞艇制造的初步尝试。早期的飞艇在很多方面与船只相仿,人们把用于水上航行的知识用在了飞艇上,他们想像飞艇如船一样在空中行走,可以想像其结果如何了。

蒸汽机螺旋桨推动的轮船给飞艇带来了希望。

1852年,人们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带功力装置的飞艇,但却无法操纵飞艇返回起飞地点着陆。

1883年,著名飞行员济山吉设计了一艘电动机飞艇,但如何控制方向仍是个大问题。

1884年,“法国号”电动机飞艇完成了第一次返回起飞地点的着陆,它在头部装上了螺旋桨,起飞后,装在尾部的方向舵开始起作用。飞艇在离开出发点4公里处决定返航,绕过300米的圆弧转弯180°,掉头回飞,在300米高度时打开阀门排气下降,到达80米时,丢下缆绳由地面拉回。尽管它回到了起飞点,但仍十分笨拙,要想到预定地点也就更难了。但无论如何,飞艇的雏形已略具规模了。(www.xing528.com)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飞艇发展很快,法、德、英、意等国都有人从事飞艇制造。

到了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制造出第一艘硬式飞艇“LZ—1号”。早期的飞艇都是软式,这种飞艇只能乘坐几个人,顶上的气囊像一个大袋子,要靠充气的压力才能保持外形。齐柏林制造的“LZ—1号”直径11.6米,长度为127米,如一个削尖了的巨形铅笔头,它腹中有龙骨、长桁、框架和导线等构成的骨架,里面还放置了17个气囊,气囊用涂胶布制成,这样内外压基本等同,其总体积为一万二千多立方米,升力有13吨,仅外形就比软式飞艇威风多了。

硬式飞艇除了缠绕的绳索外,座舱和艇身结合在一起,不仅干净利落,而且改善了气动性能,起飞后既平稳又迅速。为了便于操作,在尾部装了水平的升降舵和垂直方向舵。气囊也由多个小气囊组成,万一有一个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安全。

以后齐柏林又制造了几艘硬式飞艇,1910年,“LZ—7号”成了第一艘运送旅客的飞艇,可坐20人,在9小时内飞行700公里。1912年到1913年期间,齐柏林相继又制造了几艘旅客飞艇,飞行800个航次,运客达17000余人,行程185000余公里,且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