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培养勤劳节俭美德,助力自立自强

孩子培养勤劳节俭美德,助力自立自强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多向孩子灌输自立自强,勤劳节俭的美德,必要时,让孩子做些家务亦无不可。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督促孩子履行法律。瑞士的汽车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个多人就有一辆。凭瑞士人的收入,买辆豪华的高级轿车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瑞士的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普及型汽车。瑞士被誉为“手表王国”。对于浪费者,处以罚款。精打细算,节约光荣在瑞士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孩子培养勤劳节俭美德,助力自立自强

眼下有不少中小学生,穿名牌衣服,吃高档食品,迷恋游戏网吧,动辄花掉几百元,稍不遂意便向父母“发难”;他们热衷于相互间“攀比”、“摆阔”,还美其名曰追求所谓“新时尚”。对这种畸形现象极可能产生的恶果,我们应引起高度关注,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诚然,父母关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味迁就,盲目顺从,完全满足孩子的过分奢求,则这种关爱就变了调,到头来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又给自己带来无穷的懊恼。

一般而言,凡有修养的父母皆能注重自身修养形象,顾及言行影响,其子女因受良好熏陶而多有作为。时下不少中小学生之所以爱“攀比”搞“玩阔”,莫不是由家长平日疏于管教与放任自流造成的。基于此,窃以为有必要提醒为人父母者,千万别将孩子当作“小皇帝”来侍候,记住“严师出高徒”,“慈母出败儿”这个训诫,一旦发现孩子身上沾染不良习气要立即劝导和制止,在消费问题上更要从严把关。总之,多向孩子灌输自立自强,勤劳节俭的美德,必要时,让孩子做些家务亦无不可。

最近读到一个资料,说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曾有孩子须做家务的规定,条文内容如下: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至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至14岁,要割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洗鞋;14至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至18岁,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读了上述条文,笔者颇多感慨。你看,对孩子做家务这样的小事,原联邦德国却看得很大很重,竟至一本正经地写进国家的法律条文,且按不同的年龄段具体明确地规定孩子应该做家务的项目内容,这与目前国内少数家长把这看作小事而放任自流,甚至怂恿追求时尚高消费的态度,形成多么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啊!

笔者并不以为原联邦德国对孩子做家务的法律规定完全适用于中国,也不以为孩子做家务也需要在中国立法;只是以为对不肯做家务的懒孩子,需要像原联邦德国那样认真对待,且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严而管之。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为家庭“小皇帝”,“小公主”的今天,此点更显重要。如此,对解决中小学生热衷高消费,高享受的畸形倾向也会有所帮助。

阅读1

瑞士在世界上是一个富裕国家,年人均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名列欧洲第一。可是在如此富有的国家里,人们却从不大手大脚。

瑞士的汽车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个多人就有一辆。凭瑞士人的收入,买辆豪华的高级轿车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瑞士的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普及型汽车。

瑞士被誉为“手表王国”。以瑞士人的收入,花上几千美元买块“劳力士”手表应该只是笔很小的开支,但瑞士人大都使用普通手表。(www.xing528.com)

瑞士还很重视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利用。城镇居民在清理垃圾时,总把玻璃瓶、塑料制品、旧报纸等分开,分别倒入指定的垃圾箱,以便回收和处理。

瑞士一个公司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会,给与会者每天只供应清茶

在瑞士的餐馆吃饭,不允许顾客浪费,要求吃多少买多少。对于浪费者,处以罚款。

精打细算,节约光荣在瑞士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阅读2

总理处处节俭为民

敬爱的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幸福操碎了心,在工作上惟恐少做了一件事,而在生活上惟恐多享用一分。

他生前住的房子是中南海里一座古老的平房,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要装修一下,但他都不同意,就这样一直住到去世。他平时吃的饭菜非常简单,素菜居多,同志们问邓大姐,怎么吃得这样简单呀!总理说:“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不能忘本啊!”他处处精打细算,尽量为人民节约每一分钱。外出开会,他总是自带茶叶。有次总理会见外宾结束后,来到人民大会堂职工食堂就餐。伙房厨师要特地为总理烧菜,总理谢绝了,说有啥吃啥。接着总理买了三个玉米窝窝头,一盘咸菜,和大家同桌吃饭。服务员小苏怀着敬佩的心情对伙伴们说:“总理也吃窝窝头!”总理听见笑着说:“你们可以吃我也可以吃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