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叔向的远见与韩宣子的短浅之比较

叔向的远见与韩宣子的短浅之比较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学者研究证实,春秋时有盲史官,专门记诵、讲述古今历史。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叔向有他的远见。他认为,只有甘居清贫,推行美德,争取民心,才能免却灾祸。与叔向相比,韩宣子就显得目光短浅了。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为他举出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这才使韩宣子惊出一身冷汗,猛然醒悟。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的远见与韩宣子的短浅之比较

国语

【题解】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近代学者研究证实,春秋时有盲史官,专门记诵、讲述古今历史。左丘明就是稍早于 孔子的著名盲史官,他讲的历史得到过孔子的赞赏。盲史官讲述的史事被后人集录成书,叫作“语”,再按照国别区分,就是《周语》《鲁语》等,总称《国语》。西晋时曾在魏襄王墓中发现了大量写在竹简上的古书,其中就有《国语》三篇,谈到了楚和晋的历史,这说明战国时此书就开始流传了。现版本的《国语》大概是这些残存记录的总汇。因为是口耳相传的零星记录,内容主要是口语,国别和年代的区分、排列没有严格标准。

全书二十一卷中,《晋语》九卷,《楚语》二卷,《齐语》只有一卷。《周语》从穆王开始,属于西周早期。《郑语》只记载了桓公商讨东迁的史实,也还在春秋以前。《晋语》记录到智伯灭亡,为战国初期。所以《国语》的内容不限于《春秋》,但确实记载了很多西周、春秋的重要事件。从传授渊源来看,可以认为是左丘明所作。《国语》保留了很多价值极高的原始史料,因此司马迁著《史记》时就从中吸取了很多史料。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www.xing528.com)

在卿大夫向君主夺权和卿大夫与卿大夫倾轧的纷争形势下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有他的远见。他认为,只有甘居清贫,推行美德,争取民心,才能免却灾祸。与叔向相比,韩宣子就显得目光短浅了。韩宣子当高官,目的是为了发财,发不了财就发愁。其实,当官的人愁的往往不是清贫,而是发财的速度太慢。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为他举出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这才使韩宣子惊出一身冷汗,猛然醒悟。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