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与发展: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坚持与发展: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对这个问题谈论得较多,若干年来却不大讲分别了,变成似乎只是坚持与不坚持的问题。至于“坚持”,过去曾经发生过同发展的关系的争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于远离生活的抽象条文之中,还是坚持于不断发展的实践之中?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确有敌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经常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于今天的时代”即“过时论”的论据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与发展: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我们作为马克思的后人和学生,理所当然地衷心愿望马克思开创的社会运动事业和学术理论事业兴旺发达。但是,什么才是“忠于”马克思的态度?怎样才能“继承”马克思的事业?这里却有着重大的分别。向来就存在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有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有口头的马克思主义,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如此等等。我们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者?过去对这个问题谈论得较多,若干年来却不大讲分别了,变成似乎只是坚持与不坚持的问题。谈论分别不等于就做得正确,不谈论就更加难以分别,所以问题应当谈论,更要注重于分辨。

至于“坚持”,过去曾经发生过同发展的关系的争论。会做文章的人尽可以去讲二者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也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发展是为了坚持”云云。这当然都是对的,但如果脱离开坚持什么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标准,便很容易落入套语。

根本问题在于,要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于什么样的理论之中?仅仅坚持已有的书本理论,还是坚持活的实际哲学?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于远离生活的抽象条文之中,还是坚持于不断发展的实践之中?讲坚持,首先就要区分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马克思多次严厉地批判过教条主义,毛泽东还专门写过反对本本主义的论著。但不容否认,多年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还是很时兴。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于实践的发展做起来既困难,又要冒很大风险,只有从书本条文去坚持才简便易行而又稳当保险。因此一些人便甘愿从书本中去讨生活,而某些人更乐于从书本去大做文章。他们不关心中国改革实际、世界发展现实,不研究、贯彻邓小平结合中国具体生活实践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样,“坚持”便被变成“守住”,守住已有的结论,守住已有的条文,用已有的条文去裁割现实。这种“两个凡是”式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搞得日益脱离生活实践,逐渐失去生命活力,这就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哲学实质当然要体现在他遗留给我们的书本条文之中,但它在根本上是一种用以表现实践发展,首先是近代以来的实践发展的逻辑,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脱离开现时代实践的发展逻辑,脱离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不研究、不分析新问题,死抱住书本条文不放,那就恰好丢弃了它的真正实质。教条主义之所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其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已经吃够以“左”的面貌出现的教条主义的苦头,历史的经验教训应该记取,但愿今后不要再让它来危害我们。(www.xing528.com)

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确有敌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经常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于今天的时代”即“过时论”的论据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这种看法我们当然不能同意,理应进行批判。但是,对“过时论”的批判必须是科学和深入的,不能因为有人以“时代已变化”为借口宣传“过时论”,我们就走上另一个极端,无视时代的变化、发展,采取“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着干”的做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任何具体结论都抱“两个凡是”的态度。

理论过时与否不在于它自诩自己具有多大的普遍性和多长久的永恒性,而在于理论能否与生活实践同步发展,能否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活实践的反映,又是引导实践发展的理论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与我们时代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在于它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自我更新。这样一种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当然不会过时,这就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一样。

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无情:无视时代的发展,脱离具体实践,抽象掉时空条件,以“两个凡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看起来是很坚决地反对“过时论”,实质上,恰恰扼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发展并发挥指导作用。“过时论”与“凡是论”殊途同归,都败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至于当前的时代究竟变化了还是没有变化,这是一个人人都能体验到的明显事实,这里用不着多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