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陰縣志》研究:明嘉靖刻本

《江陰縣志》研究:明嘉靖刻本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陰縣志》卷端書影張袞字補之,號水南,本縣人。傳見《國朝獻徵録》卷七一。江陰縣隸常州府,在府城東北[51]九十里,府城在南京東南三百六十里。此志前有張袞序、嘉靖二十七年唐順之序、圖四幅。中間予以病廢者若干旬,刻既成。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傳見《國朝獻徵録》卷四五、《明史》卷二一〇。嘉靖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任江陰知縣。版心鐫寫工、刻工名。

《江陰縣志》研究:明嘉靖刻本

明張袞纂修。六册。書高28.7厘米,廣18.2厘米。版匡高19.8(20.1)厘米,廣13.4(14.4)厘米。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半葉九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十九字。

《江陰縣志》卷端書影

張袞(1487—1564)字補之,號水南,本縣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傳見《國朝獻徵録》卷七一。江陰縣隸常州府,在府城東北[51]九十里,府城在南京東南三百六十里。此志前有張袞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唐順之序、圖四幅。卷一建置記、卷二至三提封記、卷四風俗記、卷五至六食貨記、卷七學校記、卷八秩祀記、卷九河防記、卷十兵衛記、卷十一禄秩考、卷十二至十三官師表、卷十四至十五選舉表、卷十六至十八列傳、卷十九外記、卷二十外傳、卷二十一遺文。後有趙錦序。

卷端題“前史官邑人張袞修”。

張袞序云:

始事於丁未春二月,越是冬十二月告訖。中間予以病廢者若干旬,刻既成。(www.xing528.com)

趙錦序云:

其共繕之費取諸歲會之餘,而公(張袞)自授館,汔于告成,盡謝廩庖之饋,省金凡若干兩。同修邑志者五人,亦多所謝卻。而劉生珪、林生文焕中以病亡,蔣生龍復與計偕。孜孜夙夜,克相厥成者,則多徐生鳴玉、吴生胤之功焉。

趙錦(1516—1591)字元樸,號麟陽,浙江餘姚縣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謚端肅。傳見《國朝獻徵録》卷四五、《明史》卷二一〇。嘉靖二十四年(1545)至二十六年(1547)任江陰知縣。

版心鐫寫工、刻工名。寫工爲無錫陸廷相。刻工有何瑞、何應元(何元)、何鈿、何應亨(何亨)、方亨、陳朴、曹斈、何鑰、大滾刊(何滾袞何)、何大節(何節)、何明、大新、曹田、曹祜、大汶、陳滾、范五、陳奎、方邦、方何、張本、唐恩、何啓、子新等,多爲無錫等地良工。

鈐“范氏天弌閣藏書”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