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刻本研究:王德溢、吴鵬刻《杜氏通典》二百卷(125年)

明嘉靖刻本研究:王德溢、吴鵬刻《杜氏通典》二百卷(125年)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今書刻》卷上廣東廣州府刻書有《杜氏通典》,當即此本。臺圖著録“明嘉靖十七年王德溢等廣東刊本”《通典》同版五部,其卷端題“通典”,版式爲白口,四周雙邊,雙順黑魚尾,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與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通典》同版[5]。其題名、版式、行款均與王德溢本不同,顯非同版。《杜氏通典》卷十三卷端、刊記書影

明嘉靖刻本研究:王德溢、吴鵬刻《杜氏通典》二百卷(125年)

唐杜佑撰。三十六册。存一百八十卷(六至二十、二十五至九十八、一百五至一百七十、一百七十六至二百)。書高31.4厘米,廣18.7厘米。版匡高18.9(19.3)厘米,廣14.6(15.4)厘米。白口,無魚尾,四周單邊。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二十字。

卷十三卷端題“明文林郎巡按廣東監察御史連江王德溢懋中校。奉議大夫廣東提督學校僉事秀水吴鵬萬里同校”。

書尾鐫分理官員師生姓氏:“提調官:廣州府同知程鐸、高州府通判楊華、廣州府南海縣知縣周蕎。監刻官:廣州府儒學教授高寶、南雄府儒學教授王朝賓、瓊州府萬州陵水縣儒學教諭張宿、廣州府順德縣儒學教諭王時中、韶州府曲江縣儒學教諭秦志道、廣州府番禺縣儒學教諭丘鳳、廣州府南海縣儒學訓導張科、廣州府新會縣儒學訓導陳鳳儀、廣州府東莞縣儒學訓導左承裕。對閲生員:廣州府學生蒙賓吾、陳允培、胡簡、陳仕鰲、梁有譽,番禺縣學生衛著、林昊,南海縣學生郭維翰、袁愷,增廣生江皋。”後鐫:“右書計鏤板凡一千七百九十二,卷凡二百,帙凡四十。梓匠凡七十。始於嘉靖戊戌仲冬,迄於己亥孟冬。[閲月凡]一十有三。貯[於羊城]之崇正書院。”[1]同版另一部卷首有嘉靖十八年(1539)方獻夫《刻杜氏通典序》,云:“嘉靖戊戌,侍御連江王君十竹來按吾廣,首謀于提學秀水吴君默泉,訪求善本,爰加精校,乃請於提督都憲侯官蔡公半洲,嘉樂贊成,遂付之梓。”王德溢字懋中,號十竹,福建連江縣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官至廣西僉事[2]。吴鵬(1500—1579)字萬里,號默泉,浙江秀水縣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官至吏部尚書[3]

古今書刻》卷上廣東廣州府刻書有《杜氏通典》,當即此本。

此書較後印本被書賈剜改,首卷卷端首行改爲“國史通典”,次行改爲“南京禮部尚書錫山邵寶國賢撰”,蓋以此充稀見之書。無錫圖書館藏一部[4]。(www.xing528.com)

臺圖著録“明嘉靖十七年王德溢等廣東刊本”《通典》同版五部,其卷端題“通典”,版式爲白口,四周雙邊,雙順黑魚尾,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與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通典》同版[5]。其題名、版式、行款均與王德溢本不同,顯非同版。其刻工段光、易諫、易贊、吴成等曾參與刊刻嘉靖八年(1529)至九年(1530)南京國子監刻本《前漢書》、嘉靖二十二年(1543)應天府學刻本《性理大全書》,疑即《南廱志》卷十八《經籍考》著録之嘉靖十七年(1538)南京國子監刻本[6]。《古今書刻》卷下南京國子監刻書中亦著録此本。

鈐“授經樓珍藏秘笈之印”“沈氏家藏”等印。

《杜氏通典》卷十三卷端、刊記書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