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化学教材整合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整合方案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教师必须对教与学的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以教材P26科学探究为例,显然没有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因此,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考虑到“泥水”这一分散系的特殊性,去掉了教材中泥水通过滤纸的实验操作。Fe3胶体的制备原理对高一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挑战性太大。教师必须对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为学生搭好“梯子”。

高中化学教材整合方案

教师怎么做,才能引发、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只有围绕有挑战性的主题,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能达成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对教与学的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现在在那里——怎么去那里——确信已到那里”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选择中创新。其次,确定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挑战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还可以体现在为了掌握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包含活动方式、方法,思维方式、操作手段、情感、态度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在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关系,深度交互,帮助学生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发展。

本课时对胶体的本质特征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关键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本节课学生认知的主要障碍点,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教材P26科学探究为例,显然没有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因此,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坚持从“认识生活中的混合物”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距离。考虑到“泥水”这一分散系的特殊性,去掉了教材中泥水通过滤纸的实验操作。引领学生正视“泥水体系的复杂性”,用上层清液的丁达尔效应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学生“旧知”迁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Fe(OH)3胶体的制备原理对高一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挑战性太大。教师必须对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为学生搭好“梯子”。利用“静置泥水”的丁达尔效应,引发学生思考胶体制备方法,分析其本质是控制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引导学生向25mL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基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红褐色液体可能为Fe(OH)3胶体的假设,请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提出了①“观色”:FeCl3饱和溶液与Fe(OH)3胶体颜色不同。②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稳定性不同。③利用滤纸和半透膜确定分散质粒子大小。④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等四个方案原理,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在学生的启发下,教师追加了“继续加热红褐色液体,你会有什么发现”任务,将学习向纵深推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