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铜器豆器的分类与形态分析

青铜器豆器的分类与形态分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類,为器腹圓形,口深且窄小,有蓋子和耳。雖然将豆分为盤、圓腹兩類,但若有校又有鐙,即只要有可以握的柄,都算作一類。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36]將豆主要分为兩類:實柄、鏤空柄。通过對每件豆器做完整分類,探求器形與器形之間異同,以及器形與時代之關係。由於圖片無法全部蒐集完整,所以本文存在“有器名而無器形圖”的现象,本文僅对已蒐集到的圖做分析。另外一部分豆器圖因为無銘文,僅依照花紋命名。

青铜器豆器的分类与形态分析

根據容庚《商周彛器通考》一書,豆大致分为兩類:“一腹淺如盤,無蓋與耳,有有蓋者、有圓腹長校者。一腹圓口弇,有蓋與耳。二者雖異,然其有校,有鐙,可以執,則一也。”[33]一類为淺腹像盤子之形,沒有蓋子和耳,亦有有蓋子的、有圓腹長校的。其中“校”和“鐙”,據《禮記·祭統》云:“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34]針對“執校”的“校”字,鄭玄注曰:“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35]說明“校”中央是直的,類似長柄部分;“鐙”是豆下方的足,類似圈足部分。另一類,为器腹圓形,口深且窄小,有蓋子和耳。

可見容庚对於豆的分类法:依照器腹深淺,分为淺盤、圓腹。其中,淺盤可分成三种:沒蓋子和耳的,有蓋子的,圓腹長校的。圓腹的只有一种:口深且窄,有蓋子和耳。雖然将豆分为淺盤、圓腹兩類,但若有校又有鐙,即只要有可以握的柄,都算作一類。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36]將豆主要分为兩類:實柄、鏤空柄。實柄、鏤空柄皆依有蓋、無蓋,分为A、B型。对鏤空柄,學者有兩種不同說法。朱鳳瀚云:“《爾雅》《說文》訓籩为竹豆,故銅籩是仿竹籩而成;另一說則是認为此種器物正是典籍所言之簠,即《說文》所言为黍稷圓器之簠。”[37]此二說證據仍不足,所以本文將豆的器名分成圓腹A、方圓B、波折C、淺盤D四類;其下又分圈足a、高柄b、鏤空c、方座d四類;此下又分有耳有蓋1、無耳有蓋2、有耳無蓋3、無耳無蓋4四類。通过對每件豆器做完整分類,探求器形與器形之間異同,以及器形與時代之關係。(www.xing528.com)

豆器圖錄的器名,茲根據《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第三卷》[38]目錄加以整理,圖片來自《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39],以及“恭王府文物精粹”網頁[40]。由於圖片無法全部蒐集完整,所以本文存在“有器名而無器形圖”的现象,本文僅对已蒐集到的圖做分析。另外一部分豆器圖因为無銘文,僅依照花紋命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