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铜器的起源与分类-四川通史

青铜器的起源与分类-四川通史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巴国青铜器尚未发现,但从商代巴方之强劲,西周巴国之大封来看,必定有相应先进的青铜兵器。表9-1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铜兵器成分化验结果(%)图9-9三峡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巴国青铜器主要有礼(容)器、兵器、工具以及杂器、乐器四大类。图9-12巴国青铜乐器青铜工具主要有斤、凿、斧等。

青铜器的起源与分类-四川通史

图9-6 重庆涪陵小田溪9号墓平面图

图9-7 重庆涪陵小田溪9号墓出土的铜器

图9-8 三峡地区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

巴国青铜器出土较多,在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以东、渝东长江干流尤其三峡地区,近年发现大量巴国青铜器,年代从春秋秦汉时期不等。虽然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巴国青铜器尚未发现,但从商代巴方之强劲,西周巴国之大封来看,必定有相应先进的青铜兵器。也就是说,巴国青铜工业早在商周时代已经有所发展,这是无可怀疑的。

战国时代,巴国青铜合金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根据对1972年涪陵小田溪出土矛、剑的化验分析,巴国青铜合金配方与《考工记》“六齐”基本相合,发展水平与中原不相上下。

表9-1 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铜兵器成分化验结果(%)

图9-9 三峡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www.xing528.com)

巴国青铜器主要有礼(容)器、兵器、工具以及杂器、乐器四大类。

礼(容)器以鍪、釜、甑为主,多成套,另有豆、盘、盆、壶、盒、罍、缶、勺等器形。

图9-10 巴国青铜礼(容)器

图9-11 巴国青铜兵器

兵器主要有巴式剑、钺,矛、戈、戟、弩机、箭镞、甲胄等。巴式剑的剑身呈柳叶形,扁茎无格,与蜀式剑相类,但扁而薄,中有脊,两侧有血槽。巴式钺的最大特点是空首,钺身呈圆形,中部折成细腰,腰以上展开成肩,肩以上内收成銎,即通称的圆刃折腰式。巴式矛多为短骹。巴式戈多为长胡三穿,与中原青铜戈无大差异,也有无胡式戈,与蜀戈相似。荆门出土的一件巴式无胡三角援戈,上铭“兵避太岁”四字,属于蜀戈的第V式,其上图像尤精。巴式兵器上多有巴蜀符号。

图9-12 巴国青铜乐器

青铜工具主要有斤、凿、斧等。杂器有铜镜、灯台、铺首以及各种饰件等。

青铜乐器以于、钲、编钟为主。历年出土于数量较多,在湘西、四川盆地东部、鄂西、黔东北均有发现。巴式于的最大特点是纽作虎形,习称虎纽于。于和钲主要用于战阵,乃是号令士众进退之器。《国语·晋语五》, “战以于,丁宁(即钲),儆其民也。” 《国语·吴语》:“吴王夫差乃秉枸,亲就鸣钟鼓、丁宁、于,振铎。”即其证。编钟出土于涪陵小田溪1号墓,共计14枚,大小有序,尺寸递减,显然是14枚一组。大者多数错金,小者不错金;这与中原地区整套大小一致的情况有所区别。陈旸《乐书》云:“古者编钟,大小异制,有倍十二律而为二十四者,大架所用也,有合十二律四清而为十六者,中架所用也,有倍七音而为十四者,小架所用也。”据此,小田溪编钟应为小架所用[9]。编钟是古代乐器中的重器,居于“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之首。又因小田溪14枚一组为小架编钟,故知墓主不是作为诸侯国君的巴王,而是巴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