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壁之战:决定政权命运的战争》

《赤壁之战:决定政权命运的战争》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赤壁之战是指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赤壁之战是一场决定几个政权命运的战争,最大的势力曹军却在意外中失败。九月,当曹军攻占了新野时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总结赤壁之战的惨痛教训,大大加强水军的训练,进而想控制江淮。刘备乘赤壁之战取胜之势,遂即夺取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自封为荆州牧,当作往西夺取益州的基地,三足鼎立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决定政权命运的战争》

赤壁之战是指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赤壁之战是一场决定几个政权命运的战争,最大的势力曹军却在意外中失败。统一的步伐在这个时候受到阻挡,于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曹操打败袁绍和破乌桓之后,就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于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从宛(今河南南阳)出发率师南下,企图先灭掉刘表,再顺着长江向东,打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当曹军攻占了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驻兵于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急忙率所有军民往南撤。刘表的部队被曹操全部收编,于是曹操号称80万大军,往长江推进。

曹军的大致作战部署是这样的:任命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任都监护军,由他监领并统一指挥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张郃、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辽、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在汉水与淮水之间的行动。曹操坐镇江陵

刘备面对当时的险峻局势,决定与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于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撤退到夏口后,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一起商谋对抗曹操的策略。那个时候孙权的一些谋臣被曹军号称的80万大军给吓住了,提议与曹操讲和,而孙权则一直决定不了是讲和还是抗击。于是诸葛亮同鲁肃周瑜等一起将当前的形势进行精辟的分析:首先刘备虽然在长坂战败,但还保留了一定的实力,而现在收拢的部队加上关羽的精锐水军还有1万多人,刘琦的军队也有上万人,如果和孙权的军队联合起来,作战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再说曹军那号称80万的大军,而事实上只有十五六万而已,他们的弱点又很多:后方不稳定;经过远征已经很疲劳;水土不服;不熟悉水战等。曹军的这些弱点只要善于利用,联合起来抗击曹操,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经这么一分析,孙权决定孙刘联合抗曹,立即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任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精锐水师3万,和刘备的军队会合,加起来大约有5万人,一起进驻夏口。这一年的冬天,曹操凭借其军威,骄傲轻敌,不采纳谋臣的谏议,并亲自率领大军水、陆两路,往江南并进。孙权、刘备联军从夏口逆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

曹军主力是步兵骑兵,面对涛涛江水,马上没有了优势,新收编的水军,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又遭遇瘟疫,导致初次交战就失利了,之后退居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权、刘备联军形成夹江对峙之势。为了抵抗江面上的风急浪颠,曹军用铁链和木板将战船连接起来,仿佛一座城堡,这样步兵和骑兵可以驰骋于上,对攻战有利。因为敌众己寡,于是周瑜想智取,以速战速决,听取黄盖的建议采用火攻。黄盖假借害怕曹军的连环战船,派人送伪降书给曹操,并与曹操约好投降的时间。(www.xing528.com)

如城堡般的曹军水上战船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黄盖率领10艘蒙冲、斗舰,载满易燃的枯草干柴,并浇上油脂,用布幕盖住,将和曹操约定好的旗号插在上面。另外还准备了速度快的走轲系在蒙冲、斗舰的后面,是为了纵火之后官兵撤离所用的。等到刮起东南急风,黄盖立即率领战船扬帆驶向曹军的水寨。曹军的官兵以为是黄盖投降来了,都伸长脖子观望,一点戒备之心都没有。当黄盖的战船快到曹营时,曹军的戒备更加松懈,都争着来观看黄盖投降,于是黄盖立即下令点燃柴草,火势凶猛,船行的速度极快,一下子就烧完了北船,火势紧接着又蔓延到了岸上各营。顷刻之间,浓焰弥漫,烧死的、淹死的曹兵不计其数。南岸的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定,便当即烧毁了他们剩下的船只,并领军撤退。孙权、刘备联军立即乘胜追击。曹操自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跑,回到北方,命满宠留守当阳,命曹仁驻守江陵。追击而来的周瑜等与曹仁于长江两岸对峙,周瑜派甘宁袭击夷陵(今湖北宜昌),而曹仁则率领部队围攻甘宁的军队,于是周瑜率军前来救援,大败曹仁军。此时刘备率军回到夏口,并立即逆沿汉江迂回到曹仁的后方。第二年,曹仁已知无力挽回局面了,只好撤退。

曹操总结赤壁之战的惨痛教训,大大加强水军的训练,进而想控制江淮。为了抵抗曹操,孙权与刘备继续组织联军。刘备乘赤壁之战取胜之势,遂即夺取了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县)、零陵(在今湖南境内)等四郡,自封为荆州牧,当作往西夺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三足鼎立逐渐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