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院主管的概念及意义-《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成果

法院主管的概念及意义-《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院主管,也称民事诉讼主管,是指法院依法受理和解决一定范围内民事纠纷的权限。因此,当事人只有在明确了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基础上,才能及时、正确地选择最佳途径解决矛盾,以此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同时,明确法院的主管范围,也有利于法院依法审查起诉和立案,防止某些法院自定立案标准,随意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法院主管的概念及意义-《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成果

法院主管,也称民事诉讼主管,是指法院依法受理和解决一定范围内民事纠纷的权限。

在法治国家,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的职权范围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确定。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是它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从实践中来看,民事纠纷错综复杂,有的适合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有的则只需通过人民调解、仲裁等途径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当多个主体都有权解决民事纠纷时,便必然会产生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在受理民事纠纷方面的分工和权限的问题。究竟哪些民事纠纷可以由法院负责解决,哪些民事纠纷应当由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负责解决,需要在法律上加以明确,即应该明确划分法院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处理民事纠纷的职权范围。民事诉讼主管则起到了这一作用,它解决了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在解决民事纠纷(包括经济纠纷,海事、海商纠纷)方面的外部分工问题。

确定民事诉讼的主管,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www.xing528.com)

1.有利于当事人及时、正确地行使起诉权。在法治社会,随着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以后,会将其提交到法院要求解决。但按照法律的规定,有的民事纠纷属于法院的主管范围,有的却是属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主管范围,或者说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解决更为适合。因此,当事人只有在明确了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基础上,才能及时、正确地选择最佳途径解决矛盾,以此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2.有利于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为合理利用司法资源,更加全面、有效地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各个国家往往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基础上,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明确了法院的职权范围,也就划清了法院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权限与职责,这样有利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纠纷解决程序体系,避免因职权不明而越俎代庖或互相推诿。同时,明确法院的主管范围,也有利于法院依法审查起诉和立案,防止某些法院自定立案标准,随意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