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目的再次显露—战争论插图版

政治目的再次显露—战争论插图版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必须再度考虑一下战争的政治目的。现在,随着极端的逻辑作用的减弱,这个意图将失去原来的目标,战争的政治目的必然显露出来。如此一来,作为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既是战争行动的目标标尺,也是衡量投入力量多少的标尺。同样的政治目的带来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它取决于民众对这场战争是支持还是反对。在某些情况下,政治目的对各种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目的再次显露—战争论插图版

我们必须再度考虑一下战争政治目的。

在这之前,它一直被极端的逻辑,被使敌人无力抵抗和打垮敌人这个意图所掩盖。现在,随着极端的逻辑作用的减弱,这个意图将失去原来的目标,战争的政治目的必然显露出来。既然我们总是考虑如何根据确切的人和关系来作盖然性的计算,那么,作为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必定成为算式中的一个重要因子。我们要求敌人所作的牺牲越小,便越不能预料他的奋力反抗,而我们将要投入的力量也就越小。其次,政治目的越小,对它的重视程度也越小,便越容易放弃它,因此需要投入的力量也越小。如此一来,作为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既是战争行动的目标标尺,也是衡量投入力量多少的标尺。我们研究的是现实世界,而非抽象概念,因此,政治目的必须同双方国家相联系才能成为这样的标尺。同样的政治目的在不同的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有在我们认为这种政治目的能够对全民产生动员作用时,它才可以作为一种标尺,这便是我们要考虑民众这一因素的原因。同样的政治目的带来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它取决于民众对这场战争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一点很好理解。当两个国家或民族间累积一种强烈的敌对情绪时,即使战争的政治动机再小,也能引发一场真正的大爆炸。

这也适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目的在交战国家中能够动员多少力量;二是政治目的应该为战争行为制订怎样的目标。但有时候,政治目的本身就是一种战争行动的目标,比如占领某一地区。有时候,政治目的并不能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这就需要寻找另一个目标作为政治目的的对应物,并在媾和时期代替政治目的。然而,不得不在此考虑交战国的特点。有时候,要想达到政治目的,这个替代目标必须比政治目的重要得多。民众越不关心,国内的气氛和两国的关系就越不紧张,政治目的作为标尺的作用和影响就越大。在某些情况下,政治目的对各种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www.xing528.com)

如果战争行为的目的就是政治目标的对应物,那么战争将会趋向缓和;而政治目的作为标尺的作用和影响越明显,情况便越是如此。由此,战争顺理成章地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和激烈度,从歼灭战,直到单纯的武装监视。从中也衍生出新的问题,亟待我们探讨并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