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的经济功能和人际关系模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功能和人际关系模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规范的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人际关系模式奠定了家庭的主导地位及经济功能,尽管结构方式不断变化,但家庭单位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石,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概念也都来自“家庭”。中国的家庭情节剧善于围绕伦理道德来建构矛盾冲突,常常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探讨社会变化,在世俗化的生活图景中渲染爱情、亲情和友情,使故事理念更有情绪感染力。

家庭的经济功能和人际关系模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电影在中国面世以来,家庭情节剧就一直独领风骚,这取决于审美习惯,也成就于世俗传统。历史规范的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人际关系模式奠定了家庭的主导地位及经济功能,尽管结构方式不断变化,但家庭单位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石,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概念也都来自“家庭”。比如,把教师比喻为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祖国比喻为母亲;把头领称为大哥大姐;把朋友称为兄弟姐妹;把国族称为家庭,有一句著名的歌词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家庭情节剧的概念来自美国,同在东亚的日本也擅长制作家庭剧,如果对美国、中国、日本的家庭情节剧做一个比较,会觉得美国家庭剧往往聚焦于个体与家庭的冲突,热衷个人自由的主题。而日本的家庭剧犹如某种特定生存方式的微缩景观,不用家庭叙事图解社会大势,而乐于白描普通人生活的细节。中国家庭剧更多地与“宏大叙事”相勾连,总是通过小家表现大家,彰显家与国的同构关系,说明国家的出路才是个人的出路。中国电影不仅以家庭剧情节剧为主要类型,而且不同片种都浸透着家庭的元素。比如在武侠片中,帮派的结构好像是家庭的结构,传统的师徒关系如同父子关系;在古装历史剧中,皇上和皇后更是全体子民的父王和母后;在职场电影中,老板与公司员工之间也努力营造家庭般的亲情关系。(www.xing528.com)

家庭情节剧着重描写家庭生活情感纠葛,一般以女性为主人公,片中的男性通常具有性格缺陷。在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催泪电影中,善良的女主人公往往是被欺凌的对象;60年代的革命电影彰显妇女解放,妇女一跃成了家庭的主心骨;90年代市场经济到来,家庭关系再次被搅动,女性位置重新遭遇挑战。中国的家庭情节剧善于围绕伦理道德来建构矛盾冲突,常常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探讨社会变化,在世俗化的生活图景中渲染爱情、亲情和友情,使故事理念更有情绪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