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饮食典籍史》:清代养生学名著《养生随笔》的精华摘要

《中国饮食典籍史》:清代养生学名著《养生随笔》的精华摘要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生随笔》,原名《老老恒言》,作者曹庭栋,一作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人。《养生随笔》“皆言衰年颐养之法”,[37]是清代一部著名的老年养生学专著,成于乾隆三十八年,时著者已75 岁。《老老恒言》书影全书共五卷,据《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前二卷详晨昏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之需。”第五卷为《粥谱》,分《粥谱说》及《粥品》两部分,是研究古代粥食的重要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典籍史》:清代养生学名著《养生随笔》的精华摘要

养生随笔》,原名《老老恒言》,作者曹庭栋,一作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曾在家中累土为山,环植花木侍奉母亲,因称此土山为慈山,而其本人则自号“慈山居士”。曹氏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自幼身体羸弱,患童子痨。乾隆丙辰(1736)荐试博学鸿词,后绝意进取,杜门著书,著述甚多,除《养生随笔》外,尚有《产鹤亭诗集》、《三稿魏塘纪胜》、《七稿续魏塘纪胜》、《十稿题画兰百咏》、《昏礼通考》、《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易准》、《逸语》、《婚礼通考》、《琴学》等等。

《养生随笔》“皆言衰年颐养之法”,[37]清代一部著名的老年养生学专著,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著者已75 岁。书中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广泛地阐述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浅近易行,被后世奉为“健康之宝”。如卷一云:“漱用温水,但去齿垢。齿之患在火,有擦齿诸方,试之久俱无效。惟冷水漱口,习惯则寒冬亦不冰齿,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鬃刷不可用,伤辅肉也,是为齿之祟。”又云:“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但使腹不空虚,则冲和之气,沦浃肌髓。”卷二云:“寒暖饥饱,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于疏纵,自当随时审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悦口而少贪。”这些知识对于老年人养生非常有价值。

《老老恒言》书影

全书共五卷,据《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前二卷详晨昏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之需。”[38]也就是说,前两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两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前四卷记载的是关于老人起居、衣着、寝食、器用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www.xing528.com)

第五卷为《粥谱》,分《粥谱说》及《粥品》两部分,是研究古代粥食的重要参考文献。该卷列粥谱达100 方(自创14 方),强调顾护脾胃的重要性,并力推粥食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其中,《粥谱说》着重记食粥的好处及煮粥的方法。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他所归纳的煮粥方法包括择米、择水、火候、食候四部分内容,如“择米”条云:“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取,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秋谷新凿者,香气足;脱谷久,渐有故气。须以谷悬通风处,随时凿用。或用炒白米,或用焦锅巴,腻滑不足,香燥之气,能去湿开胃。”“择水”条云:“水类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变。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腊雪水甘寒解毒,疗时疫;春雪水生虫易败,不堪用。此外长流水四时俱宜,山泉随地异性,池沼止水有毒。井水清冽,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天一真气,浮于水面也。以之煮粥,不假他物,其色天然微绿,味添香美,亦颇异凡。缸贮水,以朱砂块沉缸底,能解百毒,并令人寿。”“火候”条云:“煮粥以成为糜为度。火候不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火以桑柴为妙……,栎炭火性紧,粥须煮不停沸,则紧火亦得。……”“食候”条云:“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此又在常格外。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食粥后。食勿过饱,虽无虑停滞,少觉胀,胃即受伤。食宁过热,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脉。食时勿以他物侑食,恐不能专收其益,不获已。但使咸味沾唇,少解其淡可也。”

《粥品》共分上品36 种,中品27 种,下品37 种,计100 种,大多从历代医药、养生著作中辑得。如“莲肉粥”:“《圣惠方》:补中强志。按兼养神益脾固精,除百疾。去皮、心,用鲜者煮粥更佳。干者如经火焙,肉即僵,煮不能烂。或磨粉加入。湘莲胜建莲,皮薄而肉实。”又如“柏叶粥”:“《遵生八笺》:‘神仙服饵。按兼治沤血、便血,下痢烦满。用侧柏叶,随四时方向采之,捣汁澄粉入粥。’《本草衍义》云:‘柏木西指,得金之正气,阴木而有贞德者。’”也有一些是曹廷栋自己加入的,如“鹿尾粥”:“慈山参入。鹿尾,关东风干者佳。去脂膜,中有凝血,如嫩肝,为食物珍品。碎切,煮粥,清而不腻,香有别韵,大补虚损。盖阳气聚于角,阴气会于尾。”又如“丝瓜叶粥”:“慈山参入。丝瓜性清寒,除热利肠,凉血解毒。叶性相类,瓜长而细,名‘马鞭瓜’,其叶不堪用;瓜短而肥,名‘丁香瓜’,其叶煮粥香美。拭去毛,或姜汁洗。”无论是引自他书,还是自己撰入,皆切于实用,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是书有乾隆刻本、同治刻本及民国文瑞楼石印本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是上海书店1981 年标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