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实现感知表象

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实现感知表象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象力取决于存储表性的丰富和意象加工能力的水平,因此感知表象的调动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麦金则是在接受了阿恩海姆的理论观点之后,正式使用此概念,并在理论基础上于斯坦福大学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其中视觉表象约占80%。但是在设计中,其他感觉表象的调动和运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还必然是给使用者丰富感知体验。因此,当今培养设计师这种想象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体验。

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实现感知表象

想象力取决于存储表性的丰富和意象加工能力的水平,因此感知表象的调动至关重要。

(一)贫乏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生活体验

美籍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提出了“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的重要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阿恩海姆在其专著《视觉思维》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视觉思维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麦金则是在接受了阿恩海姆的理论观点之后,正式使用此概念,并在理论基础上于斯坦福大学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

“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想一下门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出多少种呢?”

“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门,顶多上面镶嵌一块玻璃,有门把手,有碰锁。”

“还能想到什么样的门呢?”

“没有了。”

图2-49 中国传统门饰铺首

图2-50 德国老建筑形形色色的门把手

这就是麦金教授让学生练习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学生头脑中视觉形象的贫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的发展。创造性设计需要在头脑中储藏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优秀的设计都体现了建筑师创造性地运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储存着丰厚的心理素材供想象驰骋。(www.xing528.com)

以门把手为例,不同的门把手,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中国古式门把手除了具有现代门把手的主要功能,方便开关门之外,还起到装饰作用,其中造型多采用恐怖的兽首,这样设计是为了避邪,设计都是反映时代文化的。现在的门把手种类繁多,款式不一(图2-49、图2-50)。假如我们把门把手比作人手,如果它是铝制的,因为气温低,当你握住它的时候会感到冰冷。这正如我们与人握手时,可以感受到他的过去即历史。所以看一个事物时,应注意细节,从门把手看出这栋建筑是热情接待我们还是拒绝我们,细节的设计可以看出设计师的意图。生活中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设计需要源自体验,这种体验是生活的、艺术的。

图2-51 名为“Illumiknobi”的夜间会发光的门把手

这款由Pin&Tumbler工作室设计并销售的50美元的Illumiknobi(图2-51),它不仅有一个天才般的名字,而且当你在晚上接近它时,它会发光,这样你就能看到它的位置。它由一枚硬币电池供电,据称可以为旋钮提供一年的电力。而且设计师采用了“孔簇设计”,使发出来的光更加美丽,就像黑夜中闪耀的星空一般。显然,在晚上能找到洗手间的门是完美的,而不需要摸索和吵醒你的伴侣。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为体验。弗洛伊德认为,体验是一种瞬间的幻想:是对过去的回忆——对过去曾经实现的东西的追忆;也是对现在的感受——先前储存下来的意象显现;是对未来的期待——瞻望未来、创造美景,通过瞬间幻想来唤回过去的乐境,以便掩盖现实的焦虑。体验的原型是应该是源于感性的,属于族类共同体的并且富于复现功能的原始模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达。体验原型往往拥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复现的功能。

(二)无法替代的感知体验

想象所加工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等。其中视觉表象约占80%。但是在设计中,其他感觉表象的调动和运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还必然是给使用者丰富感知体验。感知体验中的生活比空间更重要。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所述,“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要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内与外、西方与东方、抽象与具象、单纯性与复杂性两性之间,渗入自己意志而升华体验生活感知传统的要素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生活体验的缺乏造成了想象力的匮乏。图像的清晰度再高也不过是虚拟的体验。只有走到现场去,才有可能得到气味、记忆、温度、湿度、气流和手感等伴随五官感觉的体验。因此,当今培养设计师这种想象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体验。人们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各种休闲活动,以便从各种不同的体验中再造自我。托夫勒直言,此时的艺术因自身的目的而产生体验,设计师则变成了制造体验艺术的工程师。

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体验,设计需要源自体验,需要面向体验,这种体验是生活的、艺术的。是一种无法让人替代的、令人愉快的、充满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感知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