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准备好迎接自由,教育好性格的孩子

准备好迎接自由,教育好性格的孩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孩子能够站起来需要经历四个阶段。随后,孩子已经能够走路,并且对自己的力量有足够的信心。他必须先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准备;然后,他会逐步变得强壮,接下来就是对他人进行观察;最后自己能够独立做事。这都是自然的要求,大自然还要求孩子进行练习,比如爬椅子、爬梯子等。只有在这些都完成之后,他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自己做事的心理需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要自由”。

准备好迎接自由,教育好性格的孩子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孩子能够站起来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坐起来。

第二个阶段是翻身、爬行。如果在这一阶段你让他抓住你的两个手指头,他就会用脚来走路,虽然仅仅是用脚尖接触地面。

第三个阶段,他就可以独自站立了,并且是整个脚掌着地,已经能够完成人的正常站立姿势。当然,他还要扶着其他东西,如拽着母亲的衣服等。

不久之后,他就会达到第四个阶段: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走路。

孩子所有的发展都可归因于孩子的内部正在渐渐成熟。

孩子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独立水平,独立的意义就是自己能够做事情,可以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做一件事情。在渐渐独立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快速地发展,反之孩子的发展就会减缓。了解了这一观点,我们就应该知道如何去对待孩子了。上述理论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这样一件事情——不要向孩子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帮助。比如说,如果孩子想独立行走,我们必须允许他们如此做,如果一个孩子长到三岁时我们还把他抱在怀里(不能否认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他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限制。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能够独立的阶段,成年人的帮助只会成为阻碍。

很显然,我们不应该整天抱着孩子到处走,而应该让孩子自己走。如果他想做什么事情,我们就应该给他东西,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这个小家伙只有通过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渐渐走上独立之路。(www.xing528.com)

当手的技能和腿部保持平衡的能力联合起来之后,孩子就不会仅要求走路,而是要走很长的路,并且会拿一些较重的东西。孩子已经能够抓东西的手现在必须学习负重,并且移动这些重物。有的孩子会用双手捧着一大罐水,努力地保持着平衡,一步步慢慢走动,这也是一个克服重力的过程。孩子还喜欢攀爬,喜欢抓住某样东西把自己吊起来。他现在抓某样东西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要拥有它,而是要通过这个东西爬到高处。这也是锻炼力量的过程,孩子的这一整个时期都是在锻炼力量。这也符合成长的逻辑规律,那就是成年人必须让身体足够强壮。

随后,孩子已经能够走路,并且对自己的力量有足够的信心。这时他开始注意周围人的各种动作,并且努力去模仿。在这一时期,他模仿别人不是因为别人教他这么做,而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强烈的内在需求。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界的以下逻辑规律:

第一,让孩子能够站立;

第二,让他们能够走路,并且变得强壮;

第三,让他们参与到周围的活动中去。

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成长要经历许多准备阶段。他必须先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准备;然后,他会逐步变得强壮,接下来就是对他人进行观察;最后自己能够独立做事。这都是自然的要求,大自然还要求孩子进行练习,比如爬椅子、爬梯子等。只有在这些都完成之后,他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自己做事的心理需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要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