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作单元教学内容总览

习作单元教学内容总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内容为《我的乐园》。在习作教材页面中,设计了几组关于“乐园”的内容提示,例如: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学校的篮球场、村头小河边的草地、爷爷的菜地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域学生最为常见与熟知的生活场景,隐喻本次习作中的“乐园”。第二单元习作内容为《我的奇思妙想》。教材依然通过列举的方式,针对写作内容予以提示。本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为“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习作单元教学内容总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内容为《我的乐园》。本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为“让学生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重点在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习作教材页面中,设计了几组关于“乐园”的内容提示,例如: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学校的篮球场、村头小河边的草地、爷爷的菜地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域学生最为常见与熟知的生活场景,隐喻本次习作中的“乐园”。诚然,这样的简单列举是无法穷尽的,也无法照顾到各类不同的学情。因此编者特别将其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意在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几个典型的“乐园”为例,激活存留的记忆,引导学生自主选材。

同时,配合着文字描述,编者还设计了一幅表格,让学生按项目填写。例如: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有什么感受?表格的第一栏为范例,第二栏为学生填写,一一对应,完成过程性指导。思维导图以及表格的配合使用,让整个写作的构思与起草过程变得轻松且完整,还产生三个作用:

第一,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提示。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回忆,借助填写表格,完善表达逻辑。整个思维集中瞄准可供写作的生活场景,切中对过程的细节回忆中,写作的内容经由这样的提示,得以精准确定。第二,提供发散式的构思框架。倘若直接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提出写作指令,学生则可能过于简单、草率地确立一个写作内容,写作的思路可能就变得陈旧且僵化了。他们很自然地会选择“写过的”“好写的”来重复写一次。如今通过导图,实现多向式的回忆,让学生在确立写作素材时能再次选择。这样的设计,更有助于让材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力地体现主题中的“乐”。第三,序列化的表达逻辑给予,不论是需要填写的表格,还是教材中编撰的提示语,都提示学生要理出思维的序列,表达要注重逻辑。例如:你喜欢的地方是什么?在这里做了什么?有哪些快乐?有何种体会?教材中的提示语就是一种表达的逻辑序列;表格的设计与提示语相匹配,也有助于学生完成有序表达。

第一单元的习作,编排得很用心,充分体现了降低难度的设计诚意。提供的思维导图,充分帮助学生进行构思;借助表格填写的具体操作,增加了写作过程的体验感。这些都注定了写作成功的感受会更加得到保障,写作带来喜悦感会更为充分。

第二单元习作内容为《我的奇思妙想》。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展开奇思妙想,写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教材依然通过列举的方式,针对写作内容予以提示。而本单元的特色在于:除了以文字表述写作提示外,还展示了一幅“写作构图”,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绘制自己的写作结构图。这一结构图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可视化,在教学中产生重要的辅助价值,必须得以重视。

建议教师在教学操作中可以依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教会学生看懂“会飞的木屋”写作结构图例。只有学生真正看懂了才能够自行绘制。相对于第一单元提供的“静态的思维导图”而言,第二单元有了改变与提升,提供的是“动态的思维导图”,而且图中信息也从“写作内容”升级为“写作结构”。这一跨越,需要教师悉心指导,看懂为止。第二步,要求学生模仿绘制,进行实践操作。请注意,例图并非单一方向发展,而是分层分类的:第一层为描绘“样子”,这是对木屋进行的表层描述;第二层为表述“功能”,这是对木屋的神奇,进行深入内部的展示。内外结合,才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表述清楚。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绘制结构图的同时,学生已然对文章的布局有了先验,这将有益于即将展开的写作实践。第三步,绘制后结合结构图,图文对照进行口头表述,介绍清楚“我的奇思妙想”。第四步,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转化成文字,完成习作。

有了结构图的绘制作为写作的“前奏”,写作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回应以文字,就是思维的文字再现。这也使得本单元习作具有了超越获取写作结果的更高价值——提供了一种展示思维的通用模板。即从“想法”到“图示”,借助“图示”进行“口语表达”,最后由口语转为“文字”。而文字回转过来,又是对最初想法的印证和校验。这一思维演变的路线,应该予以固化、完善、迁移。

第四单元习作为《我的动物朋友》。这一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个短小的片段作为样例,作了三处批注,其实是给出了三个向度的提示:第一个样例,提示要“强调动物的特质”。例如,小羊的左眼圈是黑色的,这就是小羊最为典型的特征;第二个样例,提示介绍动物要“讲清楚”,强调的是将特点表述清楚,让读者明白;第三个样例,提示要“有趣”,有趣才能有吸引力,才能达到“收养”的目的。写作要打动读者,需要引发共鸣。有趣,最容易引发小读者的情感共鸣,让其在阅读后和作者一起产生“喜爱之情”。

从三个样例中,教师应提取写好“动物朋友”的通用启示。第一条启示:既然是朋友,就要有朋友的样子。写动物,如同写人,要把动物当作人来写。第二条启示: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喜欢,不要一味写动物,还要注重写“我”。融入“我”与动物朋友的特殊经历、特别交往、与众不同的情感寄托等。有了“我”的存在就有了互动,友情就在交际交往中加深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不断强调两个写作要点:“写得像人一样”“注重有我的存在”。

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教学内容为半命题作文《游__》。本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为“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教材中提供了一幅情境对话图,图中三个同学在一起交流旅行的经验。编者借助泡泡提示语,展示了对话内容,传递出写好此文的三方面信息:第一,游览时的线路是可以选择的。线路的选择,就决定了写作的顺序,这无疑是重要的提示,因其切中此次写作的目标;第二,游览地点是可以选择的。“游览地”就是写作内容,这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旅行经历和喜好自由选择的。第三,可以着力写印象深刻的地方。旅行中所见甚多,景点也繁杂,写游记,并非写流水账,不需要“事无巨细,一一记录。”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选择,突出写好让“我”印象深刻的景物。这样一来,在这条线索所串联的“珍珠项链”上,就有了一颗值得细细观赏的“明珠”。

教材还编撰了三条具体的要求,可以作为教学设计时的基本:其一为“可以先画出游览线路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这一要求的落实,可以借助本单元中课文的学习经验。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就有“线段式流程图填写”这一课后练习。在课后的“初试身手”部分,还带有“植物园的参观线路图”的练说设计。可见,单元的教学为写作提供了经验与方法的储备,此时的画图练习,属于前验学习的自然迁移,建议让学生自行完成。其二为“将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特点就是写作重点。如何突出特点呢?依然从本单元的习作例文中去学习。例如《七月的天山》一文,在介绍天山不同季节的特点上,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范例。教材中的批注也做了最为及时和适切的提示。写作时,可以适当回顾此文,巩固学得的具体方法,让这一任务顺利完成。其三为“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无疑,本单元习作例文中的《颐和园》又提供了最及时的帮助。例文中的过渡语句很自然,也很直白与浅显,是学生自学的最好范例。此时正可以让学生借鉴,用在自己写到不同景物的承接之时。(www.xing528.com)

本单元属于统编教材特殊的“习作单元”,写作教学要借用单元中课文以及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得法”,在写作实践中“用法”,在整个单元的读写统整式学习中,实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

第六单元习作为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__》。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习作教材页面绘制六幅生活场景图,没有配合文字说明,较之前的设计是有所改变的——之前更多直接呈现文字,勾连回忆;这一次让学生读图,引发记忆。读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这一设计,并不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反而增加了作前准备的兴趣。

我们要特别关注教材中列出的写作步骤,根据步骤的指引,逐步写出,达成“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目标。第一条提示语为:“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这是第一处指导语,也是最重要的写作要求。这里的“一步步”就是提示学生在叙述事件时,不要囫囵吞枣,不要“一句话讲完一件事”,要分步叙述,做到顺序清晰,条理明确。“一句话写完一件事”,是中年级学生写事时的通病。教学时,可以借助课文为例,模仿文中片段写法,学习如何“一步步写”。例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如何掩护李大叔躲藏,如何与敌人斗智,都描写得非常清晰,有条理,是适合学习“一步步”的范本。第二条提示语为:“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结合此条,教师要让学生瞄准“学会”这一重要过程中必经的困难,教会学生“写事件不能平均用力”的技巧。在习作中主动去呈现困难,并将克服困难的过程突出表现出来,让文章有看点,让事件有学习有亮点。第三条提示语为:“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这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不要顾此失彼,要将“我”的体验、情感、观察等,融入文章之间,不要只顾着一味叙述,那样会显得生硬枯燥,融入我的情感与体验之后,叙事也变得温情,学习也变得更有魅力。“有趣”“有情”才能够引起学生读者的共鸣。可见,教材编撰时为教师执教做了充分的考虑,跟着三条提示指导四年级写作,尤为合适,也容易抵达目标。

第七单元习作为《我的“自画像”》。此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编撰的阅读课文,已经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去体现人物不同的特点。阅读教学为习作教学做了充分的预热和准备。阅读与写作合并,实现“单元统整”,这一教学理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会,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次习作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写作全过程中,有着精准而清晰的指向性,大家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该如何去做,要达到何种目标。写的时候心里明白,写出来的文章就更加有价值。首先,教材给出了明确的读者指向——一个新来的班主任;其次,教材给出了明确的任务指向——让新来的班主任了解自己;第三,教材给出了明确的写作内容指向——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性格、外貌特征等,同时还要求用事例来说明。可见,这一幅“自画像”是经由三重目标交叉定位的——读者意识、任务抵达、内容设定。在三重目标的指向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盲目,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醒教师在指导时,更应特别注重提示学生做到心中有读者,不要“对着空气写”;记住自己为什么写,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写完时即目标达成日;写的时候,提示学生借助写作,再次认识自己,如:照照镜子,梳理回忆等,通过写作,再次好好了解一个“看似熟悉的自我”。本次习作,是较为典型的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交往功能性写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文题中的“画像”一词很有意思,值得关注。“画像”大致分为工笔细描与挥洒写意两种。作为四年级学生,我们更加倾向于挥笔写意,不刻意在文字的精致化上作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学会用单元学习中掌握的方法,配合观察,用自己的话来展示人物特点,做到真正的“自画像”。在学法、用法这一教学点上,力主“回顾并借助课文”来实现。例如回顾《黄继光》一课,可以让学生体验“如何借助他人之眼,看到许多感人的细节”,第三人称介绍人物的方式可以采用;回顾《“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其中的语言描写,通过语言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在《古文二则》中,则让学生更多去感受典型事例的选择,让学生在选取事例配合介绍人物特点时,能更多一份思考,更冷静选择。

第八单元习作为《故事新编》。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本单元习作的母本是经典的《龟兔赛跑》故事。按照教材的提示,本次的构思与写作是一种“逆袭式”全新思路。先确定与众不同的结局;再根据这一结局倒推出应有的情节;最后实现情节与结局的完美匹配。

教材中给学生很明晰的构思路径,让学生在写作时能较为集中地参与对故事情节的描述,集中于故事中精彩语言的表述,争取让读者喜欢自己新编的故事。在最后一次的习作教学中,通过表达练习,新编故事,还意指重温经典。经典,正是假期中阅读的首选,从写到读的延展,也在这匠心独运的设计中透露。因此,在编撰的提示语中,特别说明允许学生另选熟悉的故事,诸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狐狸乌鸦》等,都是童年的经典。写作,成为对经典的致敬。

故事为原文,需要阅读;新编靠写作,需要创新。读写结合,读写统整的教学意念,也在《新编故事》这一案教学中再次得以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