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职人员行为底线:严禁违背公序良俗

公职人员行为底线:严禁违背公序良俗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序良俗”,概而言之,就是公共秩序与良好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及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道德。遵守社会公序良俗,不仅有助于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还有助于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根据该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的行为。二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公职人员认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只是单纯的道德问题,没有什么严重的惩戒后果。

公职人员行为底线:严禁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概而言之,就是公共秩序与良好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及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道德。遵守社会公序良俗,不仅有助于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还有助于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将其作为做人做事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

根据党章规定,党员有义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必须时刻自警自省,决不能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根据该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的行为。二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了不良影响。党员具备了其中任何一个即构成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行为,都要根据情节的轻重,追究其相应的违纪责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谨言慎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不把生活纪律当回事。有的酒后打架滋事,有的沉迷于扑克、麻将等娱乐活动,还有的殴打妻儿父母……有些不当行为看起来似乎是小事、私事、家事,但实则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透支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生活纪律同样是党的纪律。这种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查处。(www.xing528.com)

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底线和红线,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也是对公职人员的约束。一些公职人员认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只是单纯的道德问题,没有什么严重的惩戒后果。殊不知,公职人员的身份决定了公职人员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否则也要受到处理。《政务处分法》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这一规定重在规范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的言行,旨在让公职人员既不能跑偏,更不能逾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