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科学·常识: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体性及理论与常识的关系

哲学·科学·常识: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体性及理论与常识的关系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说到理论整体性,我愿特别强调,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体性不是像近代物理学那样依赖于数理推论上的一致,而是像库恩所指出的,更多依赖于各个论点及其互相联系的自然可解。所以,单说理论整体性还不够,这里涉及的是理论与常识的深层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性。[48]所以,尽管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的几乎每一个弱点都曾一直有人提出质疑,但是没谁设想从整体上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整个体系。

哲学·科学·常识: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体性及理论与常识的关系

哥白尼之后,日心说地心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都争论不断。但是——不完全是事后诸葛亮——一个大趋势决堤而来,有识之士很快一一转向日心说,或者像第谷那样,虽然没有接受日心说,也在相当程度上抛弃了地心说。

这里有个疑问。哥白尼理论和后来的化学元素理论等等不一样,它不需要进行实验,也不需要多少新的数学托勒密是公元二世纪人,到十六世纪初期,这一千五百年之间,人们并没有收集到多少新的天文学资料。有些科学史家认为,从技术上说,哥白尼同样可以出现在古代,“有了哥白尼这样的天才,其纲领的进步部分在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之间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43]。你不能设想在公元三世纪出现门捷列夫,因为建立元素周期表需要很多新的事实。那么,哥白尼为什么没有早出现一千五百年,或者如果从亚里士多德那里算起,早出现两千年?[44]

科学史家提到文艺复兴精神、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的兴起、航海的发展。我这里只谈一点:亚里士多德的巨大权威。这一权威使人们受束于地心说,妨碍了其他“天才”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天文观察资料。只有到哥白尼时代,这一权威才开始面临整体瓦解的可能。

我并不是说后人盲从亚里士多德的巨大权威。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困难和缺陷,从他的学生开始,就不断被明确指出。中世纪是一个信仰上帝的时代,哲学家、即使是唯一的哲学家,其外部权威也是有限的,在哲学思辨方面,中世纪人并不缺乏批判力。例如布里丹以陀螺的转动和两头都削尖的标枪运动来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推动说,论证冲力说。他进一步由此推断天体的周转不是由神或天使推动的。奥康姆的威廉、尼古拉·奥里斯姆(Nicolas Oresme)、库萨的尼古拉等其他晚期中世纪的重要思想家也都曾提出过地球周日绕其轴自转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天学有不少缺陷,针对这些缺陷,不断有人提出质疑。可是,在哲学-科学传统中,天学不仅与物理学连在一起,而且也与伦理学、美学、宗教信仰连在一起,例如高洁和低俗。这种联系在基督教学说中具有更强的道德意义,罪恶发生在低处,发生在地上,是基督教的一个成说。“基本的天文学概念已成为更为庞大的思想结构的组成部分。”[45]你可以挑出亚里士多德天文学里的这个那个毛病,在这一点那一点上批评者可能更有道理,但若这一得之见和其他事情互相抵触,就没有多大的理论说服力,很难撼动亚里士多德整体解释的权威。你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取代他。单独反对地心说是薄弱的,进一步的思考就要让你面对亚里士多德所有的观念,关于运动的观念,关于位置的观念,关于元素的观念,关于人类社会和神性之间的关系的观念。“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地球概念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织品中太多的重要概念交织在一起。”[46]实际上,托勒密本人就承认,其他的宇宙论,特别是地动说,单从天文学上看,“就星空的表观而言”,并不是断然不可接受的。但他指出,地心说以外的其他宇宙论和整个物理学冲突。我们还记得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之为宇宙中心和地球之为圆形的论证,他的论证由于互相支持而显得特别强有力。要推翻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文体系,就得推翻整个物理学,甚至要推翻伦理成说和宗教教义。人们是否做好了这种准备呢?(www.xing528.com)

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更多依赖于他提供了一套整体的理论,一套大致自然可解的理论。在这个整体解释中,诸多观念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例如,地心说和位置类型的空间观就相当契合,从而又与天尊地卑的一般观念相合。日心说传到中国以后,人们也因为它与这些一般观念不合而加以拒斥,西人“以为地球动而太阳静……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47]

不过,说到理论整体性,我愿特别强调,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体性不是像近代物理学那样依赖于数理推论上的一致,而是像库恩所指出的,更多依赖于各个论点及其互相联系的自然可解。地球是不动的,这当然是迎合我们的常识的,我们感觉不到地球正在以巨大的速度旋转。地球处在中心,所以天上的东西会掉下来,这是我们常识很容易达到的结论。星星都镶嵌在一个天球上,所以所有的星星都在同步转动,这对常识也是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古典理论并不止于理论上自圆其说。所以,单说理论整体性还不够,这里涉及的是理论与常识的深层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和自然常识联系在一起的,他所表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原本就深深埋藏于我们的常识之中。扎根在荣格等人所说的认知原型之中。“亚里士多德有能力以一种抽象和逻辑一致的方式表述许多关于宇宙的自发的感知,这些感知在他给予它们一个合乎逻辑的说法之前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孩子的观点、原始部落成员的观点以及心理退化病人的观点以惊人的频率与他相似。”[48]

所以,尽管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的几乎每一个弱点都曾一直有人提出质疑,但是没谁设想从整体上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整个体系。我们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公元三世纪不可能出现哥白尼,即使出现了哥白尼,写出了《天球运行论》,它也只是比阿里斯塔克论证得稍更完备的一种见解。哥白尼革命所要求的不是哥白尼一个人,一个“天才”,而是一个时代的成熟,在这个时代里,有识之士准备好了接受哥白尼的天才,他们相互呼应,准备好了从整体上挑战亚里士多德。代表这个时代向亚里士多德发起总体挑战的不是哥白尼,是伽利略。奥里斯姆等中世纪思想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后来多被伽利略采用,他在那些个别论证上并未增添多少新内容,但那些论证在伽利略那里服务于一个整体理论,因此获得了崭新的强大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