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规划:城市组构与时空共现

智能规划:城市组构与时空共现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空间句法理论中,城市组构的拓扑距离衰减效应被组构的近邻性所反映,空间引力则体现在受到城市组构影响的城市的功能布局形态中。因此,可以将物理环境中的时空共现现象的决定因素总结为三方面:空间的组构距离、时间距离与行为主体的社会距离。本文将充分整合这三种距离,并基于涌现的时空轨迹数据与城市形态数据测度城市组构的动态中心性结构。

智能规划:城市组构与时空共现

城市空间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创造空间条件以及内容[20]。因此,自然人流在空间句法理论中也被理解为一种共现(copresence)[21],即城市空间的组构联系紧密性实际是人们相遇、对视、交流的难易程度的反映[22]。当然,在当今社会,由于通信技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共现的形式非常多样,它可以指人们在现实或者虚拟环境中的共存状态[23]。然而,物质环境中的共现作为虚拟共现的现实锚点仍旧十分重要,并和城市活力以及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等议题密切相关[24,25]

建成环境中的面对面的共现现象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而后者则受到联系距离衰减效应以及空间引力的影响[26]。这不仅与交通地理学的许多研究契合,也与上文所述的空间句法的论点一致。在空间句法理论中,城市组构的拓扑距离衰减效应被组构的近邻性所反映,空间引力则体现在受到城市组构影响的城市的功能布局形态中。此外,时间维度也是现实环境中共现现象的重要前提,它反映了共现的强度与持续时间[27]。因此,可以将物理环境中的时空共现现象的决定因素总结为三方面:空间的组构距离、时间距离与行为主体的社会距离。本文将充分整合这三种距离,并基于涌现的时空轨迹数据与城市形态数据测度城市组构的动态中心性结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