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词共现分析与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分析与研究热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往往用于凸显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二)研究的热点内容1.教师教育信念内涵及结构由于学界对信念内涵的讨论至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教师教育信念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研究都是对外在影响因素的讨论。

关键词共现分析与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往往用于凸显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所收集的1 946篇文献中,共获得1 780个关键词。其中,为了便于统计,规范关键词命名,把基本同义的关键词合并统一表述,如“教育信念”和“教师教育信念”统称为“教育信念”;“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统称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统称为“教学行为”;“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统称为“教师实践性知识”;“英语教师”和“高中英语教师”统称为“英语教师”;“师范生”和“职前教师”统称为“职前教师”(篇幅有限不一一说明)。经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关键词的频率统计,除开教师信念、教育信念、教师、信念这四个最核心的词以外,学界关于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聚焦于教师专业发展(208次)、教学行为(109次)、教学信念(95次)、影响因素(82次)、英语教师(68次)等方面(详见表2-2-1)。具体阅读文献发现,大部分的文献都会对教育信念的内涵及结构做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分析。换言之,学界对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关注热点集中于:教育信念的内涵及结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关系、教学行为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关系、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等主题。

表2-2-1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及频次

备注:仅统计词频≥15的关键词。

(二)研究的热点内容

1.教师教育信念内涵及结构

由于学界对信念内涵的讨论至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教师教育信念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陈向明(2003)从信念的内容和功能的角度提出,教师教育信念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的价值观念,常作为一种无意识或先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19]吕国光(2004)从信念的内容和心理状态的角度指出,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和历程中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持有的信以为真的观点。[20]谢翌(2006)从信念的结构等多方面提出,教师教育信念是指从学生时期开始积存和发展,教师个体信以为真的、以个人逻辑和心理重要性(“中心—边缘”)为原则组织起来的“信息库”(包含了认知、情感、评价和行动的成分),它们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参考框架[21]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者都一致性地肯定了教师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及与教育有关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的主观性认识与判断,只是由于各自研究视角和主观判断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因此在内涵表述上存在差异。(www.xing528.com)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细化了教师教育信念的内容及结构。从内容要素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两种观点:如马莹从宏观的角度认为理想的教师教育信念内容包括生命信仰层、教育信念层和教学信念层三个层次;而谢翌则将教师的教育信念放在整个学校中的活动中进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形成了相对微观的内容层次:关于学校愿景的信念;关于教育活动的信念;关于学生的信念;关于自我的信念;关于学校社会规范的信念等。但是另有学者提出仅仅关注教育信念系统的“构件”不够,应该进一步关注“构件”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教育信念结构。如丁道勇在其博士论文提出,教师教育信念结构应从“中心—边缘”和“个人—集体”两个维度来研究。[22]比较分析以上观点,总体上人们都是从教师实践活动环境、职业自身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等视角来判断教师信念系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成分。因此,教师信念的基本维度包含四个:关于教师职业自身(如职业愿景、职业价值、职业地位、职业角色等)信念、关于学生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育活动的信念、关于教师实践活动环境的信念。

2.教师教育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研究者一般都认同教师教育信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是专业发展的结果,信念的改变是一种较为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23];教师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4]但是我国对教师教育信念及其专业发展的研究多是从“他者视角”,即研究者站在场域外对其他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或质化分析。自2011年以来开始有学者从“自我视角”进行剖析,如薛国军结合自己在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习经历对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研究。[25]

教师教育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具有复杂性。徐泉认为,教师根据自身教育信念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教学决策,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这一行为导致的结果反作用于教师自身的教育信念,强化或改造原有的信念[26],即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到底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究竟是大体一致还是具有部分一致性抑或是基本不一致,学界并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因此也一直是教师信念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3.教师信念形成与转变的影响因素

教师职业信念受到来自个体内部建构、外界客观环境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信念的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经验与社会建构两个方面。如辛涛、申继亮(1999)认为,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主要是由个人直接经验、文化适应、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形成。[27]谢翌(2006)揭示了学校同事及其所在学校的文化对教师信念及其改变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都是对外在影响因素的讨论。吕国光(2004)揭示了教师信念的内在影响因素。由此来看,在教师信念的形成中,个人的生活经历、学校教育和自身教学实践、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4.教师信念的培育

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往往最后的落脚点是如何培育和形成良好的教师信念。如俞国良(2000)提出认识上的重视和教育实践是培育教师信念的关键[28];林一钢(2008)、马莹(2012)则认为应该重视培养职前教师批判反思能力和在职教师学校文化的转变;肖正德(2013)提出教师信念形成是一个内在体验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信念的培育要求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一体化、个体建构与社会文化建构相互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