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军大本营三套方案:晚清18年间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日军大本营三套方案:晚清18年间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迅速行动了,成立战时大本营,制订对清国作战方案。这是一个海陆两军协同作战的方案,详细步骤分为两步。根据战局发展的情况,按照从最好到最坏打算,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案。而日军的目的地是汉城,进入朝鲜的日军迅速占领了汉城以及从仁川到汉城的所有交通要地,从而保证了将来通过海路从日本本土继续向朝鲜增兵的便利。这一举动直接打乱了日军所有的部署,把他们气得差点儿吐血。

日军大本营三套方案:晚清18年间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日本迅速行动了,成立战时大本营,制订对清国作战方案。这是一个海陆两军协同作战的方案,详细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陆军在朝鲜登陆,夺取汉城,接着海军从海上支援陆军占领平壤,然后把清军全部赶出朝鲜,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步:从朝鲜过鸭绿江打到清国去。根据战局发展的情况,按照从最好到最坏打算,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案。

甲方案:以朝鲜为基地,派一支陆军进攻辽东半岛,威胁奉天(沈阳),牵制清国在渤海口的守军,趁机夺取大连、旅顺。接着陆军主力在辽东半岛和渤海湾登陆,进攻天津、北京,迫使清国签订城下之盟——为达此目的,联合舰队必须全力扫荡清国海军,聚歼北洋舰队主力于海上,夺取黄海和渤海制海权。

乙方案:若清国只以北洋舰队迎战(注意这句话),联合舰队则有取胜把握,若清国举全国海军来战,则胜负难料——如果不能控制渤海,而清国海军也未能控制日本近海,则联合舰队应向朝鲜输送陆军,将清国在朝鲜所有军队击退,从清国手中夺走朝鲜。

丙方案:万一海战不利,不仅未取得渤海、黄海制海权,日本近海制海权也落入敌手,陆军主力则应留守本土,保卫本土安全。在本土安全有基本保证的前提下,陆军仍然需要分出兵力从对马海峡以北通过海上远程运输登陆朝鲜,击败在朝鲜清军,达到夺取朝鲜的目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案。

首先,日军最重视的是海战,一切都取决于海上决战的结果。其次,日军最为担心的是清国也像他们那样将全国所有的军舰统一编队,统一指挥,但事实将很快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后,这是一个彻底的进攻方案,只考虑进攻,防守是不需要考虑的——即使在本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要分兵去占朝鲜。什么叫疯狂赌一把?这就是。

在战时大本营成立后,紧接着,睦仁指示成立“陆军中央金柜部”。这个部门是专门为战争提供财政支持的,归睦仁直接领导。中央金柜部有权力动用日本所有的财政资源,军费开支由它直接调拨,而不需要通过内阁和议会的同意。

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日本的入朝部队成立了。他们是从陆军第五师团中精心挑选出的精兵强将,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卫生员等,组成了一个混成旅团,总兵力7800人——这又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掏家底的豪赌,第一次派兵就派了全国总兵力的1/10。(www.xing528.com)

虽然是赌,但这个兵力是通过计算得出来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会清楚。

清军也在行动了。6月5日,李鸿章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发出命令:调派一支2500人的淮军前往朝鲜!

虽然两国都是派兵,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1.任务不同。对于清军来说,他们前往朝鲜,只是帮助朝鲜政府平息东学党叛乱,根本没有察觉到日军已经做好了要跟自己打仗的准备;而日军则是前来占领朝鲜和找机会跟清军打仗的。由于目的不同,有了在兵力和目的地上的不同。

2.兵力不同。清军按照国际惯例派出了一支不超过3000人的军队,日军根据对清军兵力的估计,制订了进入朝鲜部队应该有7000人左右的计划(两倍于清军,保证首战有必胜把握)。

3.目的地不同。清军开赴的目的地是与东学党起义军直接交战的前线——仁川附近的牙山县。而日军的目的地是汉城,进入朝鲜的日军迅速占领了汉城以及从仁川到汉城的所有交通要地,从而保证了将来通过海路从日本本土继续向朝鲜增兵的便利。

战争还未打响,在朝鲜的兵力部署上清国已经处于巨大的下风,清国一门心思前来“帮助”朝鲜平乱,却并没有做好清日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预案,至于真正的战争准备,更没有人关心。

但在这时,东学党起义军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举动。这一举动直接打乱了日军所有的部署,把他们气得差点儿吐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