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文条件与水文地质:生态建筑实现指南

水文条件与水文地质:生态建筑实现指南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文条件即江、河、湖、海与水库等地表水体的状况,这与较大区域的气候特点,流域的水系分布,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图3-6示出了水文地质的自然特征,图3-7显示了地表水和沼泽地以及泛洪平原的自然状况。图3-6各种水文地质的自然特征[44]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动态等条件。

水文条件与水文地质:生态建筑实现指南

水文条件即江、河、湖、海与水库等地表水体的状况,这与较大区域的气候特点,流域的水系分布,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等有密切关系。自然水体在供水水源、水运交通、改善气候、排除雨水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某些水文条件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洪水灾害。在进行基址选择时,须首先调查附近江、河、湖泊的洪水位、洪水频率及洪水淹没范围等。按一般要求,建设用地宜选择在洪水频率为1%~2%(即100年或50年一遇洪水)的洪水水位以上1.5m的地段上;反之,常受洪水威胁的地段则不宜作为建设用地,若必须利用,则应根据土地使用性质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洪水设计标准,修筑堤防、泵站等防洪设施。图3-6示出了水文地质的自然特征,图3-7显示了地表水和沼泽地以及泛洪平原的自然状况。

图3-6 各种水文地质的自然特征[44]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动态等条件。地下水除作为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外,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反映在基础埋藏深度和水量、水质等方面。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将严重影响到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特别是当地表为湿性黄土、膨胀土等不良地基土时,危害更大,用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最好选择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深度的用地。在某些必要情况下,也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地下水质对于基址选择也有影响,除作为饮用水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卫生标准要求以外,地下水中氯离子和硫酸离子含量较多或过高,将长期对硅酸盐水泥产生侵蚀作用,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固性。(www.xing528.com)

地表的渗透性和排水能力也应该认真地加以分析考虑。因为,倘若新建小区地表不渗透水,可能会严重影响基址的水文特征。

图3-7 地表水和沼泽地以及泛洪平原[44]

(a)地表水;(b)沼泽地;(c)泛洪平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