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建筑施工排水和降水设计

装配式建筑施工排水和降水设计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气降水、施工用水等也会流入坑内。所以,做好施工排水和降水工作,保持干燥的开挖工作面是十分重要的。施工前应进行降水与排水的设计。图2-5明沟、集水井排水1—排水明沟;2—集水井;3—水泵;4—降低后的地下。

装配式建筑施工排水和降水设计

1.一般要求

(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件坡面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导、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地表滞水。

(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 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5)土方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和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 m 高的土堤截水。

(6)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8)湿陷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有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地、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应不小于 12 m,在自重湿陷性土地区不小于 20 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 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材料设备的堆放,不得阻碍雨水排泄。需要浇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5 m 以外,并严防水流入基坑内。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施工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之一。当基坑或基槽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将不断渗入坑内。大气降水、施工用水等也会流入坑内。基坑或沟槽内的土被水浸泡后可能引起边坡的坍塌,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所以,做好施工排水和降水工作,保持干燥的开挖工作面是十分重要的。施工前应进行降水与排水的设计。

基坑或沟槽降水的方法通常有集水井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毕并回填土后才能停止。

(1)集水井降水法。集水井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在坑底每隔30~40 m 设置集水井,地下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至坑外,如图2-5 所示。

(www.xing528.com)

图2-5 明沟、集水井排水

1—排水明沟;2—集水井;3—水泵;4—降低后的地下。

集水井降水法是一种常用的简易的降水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降水深度不大的基坑(槽)开挖工程。

集水井设置。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一般应设置在基础0.4 m 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 m,底面比挖土面低0.3~0.4 m,排水纵坡控制在0.1%~0.2% 以内。集水井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 0.6~0.8 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始终低于挖土面0.7~1.0 m)。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 m,并铺设0.3 m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沙抽出,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设置在建筑物基础底面范围以外,且在地下水走间的上游。根据基坑涌水量的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和尺寸、水泵的抽水能力等,确定集水井的数量和间距。一般每20~40 m 设置1 个。

水泵的选用。集水明沟排水是用水泵从集水井中抽水,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泥浆泵。选用水泵的抽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 倍。

(2)井点降水法。对软土或土层中含有细砂、粉砂或淤泥层时,不宜采用集水井降水法,因为在基坑中直接排水,地下水将产生自下而上或从边坡向基坑方向流动的动水压力,容易导致边坡塌方和产生“流砂现象”使基底土结构遭受破坏,这种情况应考虑采用井点降水法。

如果土层中产生局部流沙现象,应采取减小动水压力的处理措施,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其方法有:

安排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 m;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减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压基本平衡;采用井点降水法、打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

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以一定的距离埋入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内,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不断从井点管里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从而保证土方在干燥状态下施工,可以有效地防止流砂现象的产生。如图2-6 所示。

图2-6 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有轻型井点和管井井点两类。对不同类型的井点降水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及经济性选用,可参见表2-2 选择。其中轻型井点应用最为广泛。

表2-2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