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王感激修治病儿,命名见子河

唐王感激修治病儿,命名见子河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华亭县安口镇立新村,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见子河,这个村名的来历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村子里的人看见河边来了一支军队,旌旗如海,人欢马叫。李世民对老者一家为儿子精心治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表谢意。李世民仰面望见庄后崔巍的山崖上几棵高大的青槐,长势雄伟,冠如华盖,便将它们命名为“国槐”,意为“国魂之槐”;因在河边与儿相逢,就将这无名村庄同这条无名的河流同赐名为“见子河”。

唐王感激修治病儿,命名见子河

在华亭县安口镇立新村,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见子河,这个村名的来历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时,安口镇的西面有一个无名村庄,依山傍水,一条大道直通官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田野阡陌纵横,庄内一片桃林,瓦屋村舍掩映其中。庄前一条小河似玉带横穿其间,流水潺潺,鱼儿畅游,河上有一小桥,整个村庄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中有一老者,六十多岁,仙风道骨,气宇轩昂,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他德高望重,是全村最受敬重的老人。家中儿孙满堂,全家和睦,是以耕读为生的书香门第。

有一年冬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连下了几天,天地间一片苍茫,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整个田野成为一片银色世界。这天老者在孙儿的陪伴下,来河边赏雪,眼前洁白如玉的雪景,令老人心旷神怡,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他手抚着胡须感叹道:多美的雪景,瑞雪兆丰年啊!即兴赋诗一首:

云帐移来难迎客,梅花飘下不闻香。

千年流水化玉带,万里江山裹银妆。

疑是玉龙争战罢,败鳞残甲漫飞扬。(www.xing528.com)

正在这时,只见一英俊少年武将骑一匹红马急驰而来,腰悬宝剑,仪表堂堂,凤眼剑眉,棱角分明,头束发冠,一派儒将风度。他到老者跟前下马作揖道:“老前辈,晚生向您请安了!请问您是否见过朝廷的军队路过此地,所去何方?”老者说:“一月前曾有军队夜间路过此地,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往西去了。”少年将军说:“家父率军西征已有月余,至今未见音讯,家母心中焦灼不安,命我出门寻父,我已沿途寻找月余,未有下落,不知去向。近来连日降雪,天气寒冷,饮食不济,因寻父心切,未能歇息调养,今日实难继续前行,欲在贵府休养数日,待病体痊愈即前往寻父,不知老伯尊意如何?”老者说:“山野村舍,鄙陋龌龊,不成体统,倘蒙不嫌,不胜荣幸,也算彼此前世有缘,请将军屈尊到舍下歇息。”小将军跟随老者牵马过河,来到庄前,只见桃林深处村舍鳞次栉比,整个村庄生气勃勃,有藏龙卧虎之气象。进入老者院内,所见屋宇布局及屋内陈设非俗家所居,不由心中肃然起敬。老人安排家人将马牵入马厩饲养,自己把少将请入客厅落座。这时老妇人出来与少年相见,二人礼毕,马上给将军端来饭菜盛情款待。少年没想到这家人对自己如此热情,真是大喜过望。老者每天陪伴少年谈论天文地理、孔孟之道、六韬三略和治国安邦理论,二人甚是相得,成为忘年知己。少年经老妇人精心调养,病体日渐好转,每日习文练武,勤学不辍,几次欲离村寻父,皆被老者执意挽留。老者说:“令尊大人率军作战,居无定所,你若跟踪追寻,尚无目标,道路曲折,吉凶难定,不如将息到明年春暖花开,身体强健之时,再去不迟,或许令尊大人凯旋归来路经此地定会相见。”少年也觉言之有理,就安心住下了。

冬去春来,大地换上了绿装。李世民年前率军从长安出发一路西征,取胜归来路过安口时,见一村庄虽然不大,却别具诗情画意,桃花盛开,柳浪闻莺,鸟语花香,蜂飞蝶舞。李世民顿感心旷神怡,如临仙境,便下马到村前观赏。村子里的人看见河边来了一支军队,旌旗如海,人欢马叫。大家赶紧叫老者观看,老者和少年将军一同来到河边,只见帅旗下一人手按宝剑,有王者之相。李世民见庄里出来一老一少,定睛一看,那少年竟是自己的儿子,此时少年也认出了元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时刻想念的父亲,便急步跑过小桥来到父亲面前跪下请安,禀明自己寻父的经历和在此养病的原委。老者忙将李世民请过河来到村上,方知少年是李世民的公子,更是惊喜万分。李世民对老者一家为儿子精心治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表谢意。听公子说老者非凡夫俗子,更觉欣喜,意欲让儿子拜其为师,可是老者却坚辞不受。

李世民仰面望见庄后崔巍的山崖上几棵高大的青槐,长势雄伟,冠如华盖,便将它们命名为“国槐”,意为“国魂之槐”;因在河边与儿相逢,就将这无名村庄同这条无名的河流同赐名为“见子河”。后来村民们就在国槐下树碑立传,以志纪念,石碑两旁各立一尊石狮,以壮威名。

世事沧桑,随着社会的变迁,石碑已无踪迹,但两尊石狮还在守望着自己的家园,几棵国槐依然雄壮挺拔,枝繁叶茂。

(石文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