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11月下旬,敌人发动了对神府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此时,神府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情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936年3月,中央指示刘志丹、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北上支援神府,后渡河东征。3月20日,红二十八军在桃柳沟歼敌一个排,缴获一批物资。3月24日,红二十八军包围了驻沙峁孙长胜旅的3个连。4月下旬,新三支队奉命撤回神府。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和苏区的恢复发展,为建立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

1935年11月下旬,敌人发动了对神府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主要兵力是孙长胜部晋绥骑兵旅,“围剿”的重点是神木南部和佳芦地区。此时,神府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情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决定成立神府特委,直属中央领导。1936年1月,神府特委书记杨和亭到达神府,传达了党中央指示精神,报告了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第三次“围剿”的喜讯,使神府军民的情绪振奋,信心倍增。特委的成立,加强了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做出了军事上主动找敌人弱点打,把赤卫队等群众组织恢复起来等一系列正确主张。在特委领导下,红三团于1936年1月,在申家里击溃敌骑兵1个连,消灭常备队员10人,俘敌50人,缴枪50支、马20余匹。接着在乔家辿击溃敌人驻陈家坪1个连。2月,袭击榆林香水梁民团,歼敌30余人;在佳芦县刘国忠村附近消灭万镇民团20多人。3月中旬,在九坬击溃驻沙峁敌骑兵连;在毛国川截获“反共义勇队”运送的一批军衣、弹药等。敌人遭到连续打击后只得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轻易出动。

1936年3月,中央指示刘志丹、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北上支援神府,后渡河东征。3月20日,红二十八军在桃柳沟歼敌一个排,缴获一批物资。21日在杨家墕和红三团一起消灭在该村抢粮的敌军两个连,俘敌100多人。慑于红军两次战斗的胜利和红二十八军的声威,驻花石崖、太和寨、汉鲁子沟、龙尾峁、乔岔滩、安崖等据点的敌人,纷纷逃回高家堡和神木城。3月24日,红二十八军包围了驻沙峁孙长胜旅的3个连。第二天敌军乘隙逃走,沙峁解放。驻瓦罗、栏杆、石窑的敌人闻讯逃回府谷。至此,神府苏区基本恢复,敌人对神府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彻底失败。

为了支援红二十八军东渡,神府特委派王道三组织群众夜以继日赶造了一批木船,并做好了安置东征部队伤病员的准备工作。4月1日凌晨,红二十八军在红三团的配合下,在天台山下山坡村渡河成功,很快攻克了黄河东岸的罗峪口镇,接着驻黑峪口敌人望风而逃,红二十八军顺利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www.xing528.com)

红二十八军东渡时,神府特委派王兆相率新三支队和地方干部王道三、杨孝先等随军渡河。红二十八军南下后,新三支队留守罗峪口和黑峪口,并在两镇及其周围打土豪、分浮财,组织赤卫队协助东征部队运送物资,转运伤员。当地青年积极参加红军,新三支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人。4月下旬,新三支队奉命撤回神府。5月,神府特委以新三支队为基础,新建了红四团。团长王兆相,政委贺伟。辖两个连,共160多人,主要活动在府谷南部。

到1936年4月,神府特区幅员东临黄河,西接毛国川大小保当一线,南到通镇、大会坪以北,北至孤山、新民一带。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和苏区的恢复发展,为建立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