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反围剿失利,革命低潮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反围剿失利,革命低潮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初,蒋介石发动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神府苏区被列为“围剿”重点。这次战斗失败,红军和赤卫队伤亡百余人,使根据地干部群众革命情绪大受挫伤。结果红十一支队到山西1个多月,遭敌“围剿”,无法立足,返回神木。第二次反“围剿”失败,使神府苏区三分之二的区域被国民党占领,十分之九的村庄被编了保甲。神府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反围剿失利,革命低潮

1935年初,蒋介石发动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神府苏区被列为“围剿”重点。

井岳秀部在神木城内设立了剿共司令部,由敌八十六师二五八旅旅长刘润民担任总司令,调动五一二团、五一三团、五一四团3个团、1个骑兵营和地方民团共约5000人,“围剿”神府苏区。五一二团由府谷南进,五一三团由神木窟野河斜向东南,五一四团在万镇至佳县通镇,分别构成北向神木府谷,南向米脂、佳县,南北两个作战阵势。井岳秀还和山西阎锡山取得联系,由晋军在黄河东岸保德至临县一线布防封锁,形成合围之势。敌人在“围剿”神府苏区时,采取修堡筑点,合并村庄,编设保甲,胁迫自首等办法,企图逐村蚕食,最终消灭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在敌人大兵压境的危急情势下,神府苏区内部又受到“左”倾错误严重干扰,使神府革命根据地遭到极大损失。

1935年3月22日至23日,中共神木县委在园子沟召开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提出袭击战斗力较弱的花石崖国民党骑兵方案。可是这一方案却遭到主要负责人的否定,坚持要集中全部红军、调动大批赤卫队,强攻国民党军设防坚固的新寨子。根据会议决定,3月26日,在九五会村集结了红三团及游击队400多人,党政干部200多人和赤卫队员近2000人待命。可是攻打新寨子的消息被泄露,红军在对变化了的敌情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于3月29日拂晓向新寨子发起强攻。战斗打响后,才发现国民党军早有准备,不仅增加了兵力,而且构筑了很多工事。国民党部队凭借工事坚固,负隅顽抗。红军冲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参谋长刘鸿飞刚冲到村里就中弹身亡了。加之红军和赤卫队混编在一起,指挥不灵,乱作一团,红军不得不撤出战斗。这次战斗失败,红军和赤卫队伤亡百余人,使根据地干部群众革命情绪大受挫伤。

新寨子战斗后,“围剿”神府苏区的国民党军更加疯狂,很快进犯到栏杆堡、瓦罗、马镇、合河、盘塘、沙峁一带,并在沿线设立了40多个据点。以刘润民为总司令的剿共总司令部也由县城移驻沙峁镇,加强了对以贺家川为中心的神府革命根据地“围剿”。

1935年初,神木县委在呼家庄召开了扩大会议,成立了神府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机构神府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王达成任书记。为了便于领导反“围剿”,将神木县委分为东、西、北3个县委,由工委直接领导。会议还决定改编史文华部队,为中国抗日义勇军陕甘骑兵第一师,师长史文华,政委王兆相,下辖两个团,贾怀光、刘世光分别任政委,抽调16名干部任该师各连政治指导员。

史文华部队为原流窜在甘肃、内蒙古一带来到神府的土匪,受到国民党军追击,要求和红军合作。时隔不久,该部在转入外线作战中,史文华又起异心,将王兆相等19人送回苏区,带着这支武装投靠了国民党高桂滋部。(www.xing528.com)

1935年5月中旬,神府工委在白家沟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问题。工委主要负责人仍主张集中全部力量同敌人硬拼,决定乘刚驻太和寨的敌人1个加强营立足未稳,发起进攻。5月29日,当红三团逼近敌驻地时,发现敌人早有戒备,改为突袭毛家坬敌骑兵连,全歼敌军四五十人,这一胜利鼓舞了苏区军民,但形势依然很严峻。红三团领导主张红军分散向外线作战,消灭小股敌人。工委主要负责人却为毛家坬的胜利所陶醉,主张再打几个胜仗,扭转危局。在许家坬、研合峁召开的工委会议上,又决定进攻窟野河东敌人腹地据点瓦窑渠。6月19日夜,红三团在赤卫队配合下向瓦窑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敌人工事坚固,防守严密,进攻失败。撤退途中,又遭到瓦罗和沙峁、石窑3路敌军夹击,三连连长刘增荣、一连指导员马尚前英勇牺牲,红军伤亡惨重。

瓦窑渠战斗失利的第二个晚上,红三团骑兵连指导员柴瑞率部叛变,参谋长赵希贤也被裹挟在内。柴瑞叛变的第二天,红三团接到赵希贤派人送来的信,得知柴瑞所率准备叛逃的骑兵连正在高念文村,要求红三团快去截击。于是,红三团政委杨文谟亲自率领两个连,快速把骑兵连包围起来。骑兵连的战士多数是受蒙蔽的,真相一白,立马倒戈。叛徒柴瑞被当场击毙,其他大部分人又回到红三团。

新寨子战斗和瓦窑渠战斗失利,对神府根据地的损失和影响很大,使神府苏区反“围剿”斗争形势急转直下。工委主要负责人亦由军事冒险转变为悲观失望,对当地军民战胜敌人“围剿”丧失信心。6月下旬,工委在何家沟、任家山连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把红军和地方干部缩编为200人左右,不带枪的战士全部遣散回家;缩编后的红军和地方干部分为9个小分队,到各区自行游击;红十一支队过黄河在山西兴县一带活动。会后工委书记王达成离开神府苏区到陕北特委汇报工作。神府苏区除佳芦小部分地区尚能坚持革命外,大部分地区已无法公开活动,转入隐蔽斗争。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神府工委同陕北特委已完全中断联系,王达成走后也杳无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工委其他成员于8月初在谢家南沟召开前后方干部联席会议,认为神府苏区遭敌破坏严重,不易恢复,决定暂时取消神府工委和红三团的名义,解散府谷七支队。派王兆相带原红三团团部、张德超带红十一支队同贾令德一起去山西开辟新区(后王兆相及红三团团部未去山西),派张晨钟去陕北特委汇报工作,请求指示。结果红十一支队到山西1个多月,遭敌“围剿”,无法立足,返回神木。张晨钟去陕北特委途中因敌人封锁而返回。

第二次反“围剿”失败,使神府苏区三分之二的区域被国民党占领,十分之九的村庄被编了保甲。神府苏区原有23个区,被国民党军占领了18个,各级党、团组织和群众团体大多遭到破坏。3800多名党团员仅剩下400多名,500多名干部剩下100多名,被敌杀害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难以统计。

神府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王达成在后来写的回忆中说:“我当时的主要错误是自己缺乏经验,领导无方,不善于发挥党委和军队同志的智慧和积极性。”他还说:“国民党军的‘围剿’封锁,割断了神府苏区与(陕北)特委的联系。我们当时根本得不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示精神,对全国以及陕北苏区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得到,只能间接看到或听到一些零星情况。当时,有些上级‘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文件和指示精神,在我们的思想上是有影响的。我们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的战斗接连失利,使革命遭受挫折,教训是沉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