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与兴宾区发展

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与兴宾区发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这次会议,制定了《柳州地区农业生产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条例》《柳州地区农业生产包干到户联产记酬责任制试行条例》。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

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与兴宾区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文件指出:要贯彻好按劳分配,可以搞定额记分,可以按时记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超产奖励,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1979年春,来宾县普遍宣传,规模大的生产队都普遍分作业组,按定额记分。县农办还在陶邓公社大邓大队第二生产队制定了200多种工种的劳动定额,印发给全县3318个生产队作为制定劳动定额时参考。1979年10月,中共来宾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再次决定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规定: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男女同工同酬;加强定额管理,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付给报酬;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坚决纠正平均主义,实行超产奖励;坚持以队核算,统一分配。

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认识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等弊端,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农民开始逐渐领悟到经营体制的不同与生产效果有关系。于是有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合作化初期行之有效的“三包一奖”的劳动计酬方法,结果生产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思想解放了的农民继之搞起了“包产到组,联产计酬”和“包产到户,联产计酬”的承包方式。其效果越来越好,产量大幅度增加。1980年春,三五、大湾、寺山等公社的农民首先将耕牛、土地、农具等分到组到户,大湾公社大湾大队把原来的19个队分为45个队,还出现了25户单干。这些农民冒着风险,打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劳动计酬方式,试行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农民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焕发了生机。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在贯彻这个文件时,来宾县部分县、公社干部对包产到户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包产到户采取不宣传、不提倡、不强扭、不批不斗的态度。1980年10月,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会议强调,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是有生命力和广阔前途,各地、县、社要积极办点,典型示范。1981年4月13日至16日,柳州地委召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柳州地区农业生产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条例》《柳州地区农业生产包干到户联产记酬责任制试行条例》。至1981年末,来宾县实行“双包”的生产队发展到占总队数的80%以上。1982年,全县21个公社全部实行包产到户,当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56亿公斤,创来宾县年粮食总产量最高纪录。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这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www.xing528.com)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而采取的重要决策;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稳定人心、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生产率的有力措施,对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土地规模经营、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1996年秋,来宾县委在良江镇进行土地延包30年试点,中共来宾县委、来宾县政府制定《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关问题的决定》,随后在全县全面铺开。1995年全县应签订土地延包合同13.8万份(户),已签订合同发放土地延包证12.6万份(户),占应签订合同的92%。搞好第二轮土地再延期的续包工作,再次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他们对土地的热情再次升温,对土地的投入增加,生产积极性再度激发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