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文学教程上册:色球层的结构和活动

天文学教程上册:色球层的结构和活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球之上到高度约2000 km是色球层,按温度随高度升高情况再细分色球为低、中、高三层。图8-17日全食的色球色球层是稀疏透明的气体,连续光谱辐射很弱,主要是发射线辐射,氢的谱线尤其Hα很强,因而使色球呈红色。图8-18色球的Hα单色像色球层是很不均匀的,有亮暗斑组成的网络结构、针状物(日芒)、冲浪、暗条和日珥、耀斑等特征和活动现象。针状物的数目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估计色球中层约有25万个。

天文学教程上册:色球层的结构和活动

光球之上到高度约2000 km是色球层,按温度随高度升高情况再细分色球为低、中、高三层。色球的可见光辐射仅为光球辐射的几千分之一,因而肉眼平时看不到色球。在日全食的食既和生光瞬间,月球挡住了明亮的光球(日轮),才显见它上面玫瑰红色的色球层(见图8-17)。

图8-17 日全食的色球(彩图见附录B)

色球层是稀疏透明的气体,连续光谱辐射很弱,主要是发射线辐射,氢的谱线尤其Hα很强,因而使色球呈红色(见图8-18)。1868年日全食时,英国天文学家诺曼·洛克耶(Norman Lockyer)在闪现出来的色球光谱(闪光谱)中发现波长为587.562 nm的未知元素谱线,直到1895年后才在地球上找到这种元素,这就是氦(有太阳的元素之意)。自美国天文学家海耳用单色光方法,尤其是法国天文学家李奥研制出单色(偏振干涉)滤光器和色球望远镜后,就可以经常观测色球了。

图8-18 色球的Hα单色像(彩图见附录B)(www.xing528.com)

色球层是很不均匀的,有亮暗斑组成的网络结构、针状物(日芒)、冲浪(又称为“日浪”)、暗条和日珥、耀斑等特征和活动现象(见图8-19)。

图8-19 针状物(左)和日浪(右)

网络结构的统计性质与超米粒胞相似,网络元的平均大小为30000~35000 km,平均寿命为19~21 h。网络有亮日芒、暗日芒、小纤维等细结构,纵向磁场较强(可达100~500 Gs),磁场、超米粒和色球网络结构有密切关系。

在高分辨的色球像上,色球外缘有很多“火焰”特征,称为针状物或日芒,它们是从宁静色球网络射向日冕的细长喷流,始于色球中层、向上延伸可达10000多千米,宽度约为800 km,寿命为5~10 min,向上运动速度为20~25 km/s。针状物的数目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估计色球中层约有25万个。

冲浪(opposition surge)实际是形状呈笔直的或稍弯尖峰的一种物质抛射现象。冲浪爆发区的大小为几百千米到五千千米,抛射速度可达50~200 km/s,最大高度达10000~20000 km,先加速度上升,达最高点后又加速返回,寿命多为10~30 min,其抛射常间隔约1 h在原地重复。冲浪内有小纤维束的细结构,各纤维之间相距几角秒,但一起运动和发亮。冲浪有重复出现的趋势,但规模逐渐减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