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任务:主攻矿种以金、银、铜、铅、锌、钼为主,兼顾稀土、金红石、锑、镍、磷等其他矿产;主攻矿床类型是斑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次火山-浅成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围绕着2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12个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含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测量、综合异常查证和相应的工程验证等),编制1∶5万地质图、地质矿产图,与成矿有关的建造构造专题图、物探、化探异常图和找矿预测图等,提交一批可供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找矿靶区;力争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引领拉动商业勘查活动,为增加资源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地质支撑。
2.主要地质工作与程度
2011—2012年,本地区虽然未纳入国家重要成矿区带,但国家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并没有停止。根据区域找矿潜力和需要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零星设置了少量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分别部署在“豫西”“湘西-鄂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中实施。这些工作项目从2013年起一并划归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的“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中统一管理。
2013—2015年成矿带(计划项目)共安排了29个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参见前言表1,个别项目跨2011—2016年),其中1∶5万区域地质调查4项(共17个图幅),基础地质综合研究3项,地球物理调查1项,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1项,1∶5万矿产地质调查16项(共约合57个图幅),矿产地质综合研究4项。工作部署上以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为主体,最终提交了7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图件与成果资料。(www.xing528.com)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公益性在本区投入经费约1.4亿元,提交了湖北天宝超大型铌稀土矿等一批矿产地,圈定安徽金寨鲜花岭金钼铅锌等近百处找矿靶区,圈定一批物探、化探、遥感各类异常,厘定湖北大洪山地区新元古代增生造山过程,深化金银、铜钼铅锌、“三稀”等主要矿产成因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等一批重要的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成果;同时引领拉动省级地勘基金、社会民营资本(湖北省在武当西部、随枣、梅川等地区、河南省在桐柏、围山城、信阳东部等地区、安徽省在六安地区西部)及时跟进投入,在六安地区钼铅锌、桐柏地区金银、武当南部地区铌钽稀土等矿产勘查上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得到提高。整个成矿带涉及1∶5万图幅约280个(其中湖北约190个)(图3)。截至2015年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95幅(基岩区基本完成),占69.6%;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已完成64幅,占22.8%;1∶5万自然重砂测量完成45幅,面积约17360km2;1∶5万地球化学普查已完成89幅,合计面积约27864km2,其中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76幅,面积约22798km2;1∶5万土壤测量13幅,面积约5066km2。
1∶20万区域地质、矿产、重力调查已全部完成,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水系、土壤、重砂)除南襄盆地等平原区外已全覆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剩武汉幅未进行修编。
开展了综合研究工作,本项目在基础地质、成矿规律、找矿远景区划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与进展,编制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系列图件,同时开展了不同时段、不同范围、不同级别的规划部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