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和中域性特点

甘肃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和中域性特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壤分布除受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制约,表现为广域的带状分布外,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母质等地方性因子的影响,在地带性土壤内部出现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并表现为中域或微域分布。甘肃省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因而在各地带性土壤内也有相应的中域或微域分布。

甘肃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和中域性特点

土壤分布除受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制约,表现为广域的带状分布外,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母质等地方性因子的影响,在地带性土壤内部出现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并表现为中域或微域分布。甘肃省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因而在各地带性土壤内也有相应的中域或微域分布。

1.土壤的中域分布

甘肃省土壤的中域分布,主要有枝形、扇形、盆形三种土壤组合。

枝形土壤组合主要分布于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浅山河谷地带,这些地区由于沟谷发育,水系多呈树枝状伸展,其土壤组合由相应的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组成。黄土高原土壤组合,一般在塬面或残塬为黑垆土,塬坡和梁峁坡地为黄绵土,沟底和河流两旁阶地为新积土或潮土。陇南山地浅山河谷区,一般在沟坡为褐土或黄棕壤,在河谷两旁阶地为水稻土或潮土,沟底为新积土。

扇形土壤组合多见于祁连山北山山前洪积扇,扇形地自山麓向走廊中心低地伸展,扇形地上部是灰棕漠土(北大河以东)或棕漠土(北大河以西),扇缘地下水位高,依次出现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等。由于灌溉农业的发展,在灌溉便利的地方经多年耕种熟化已形成潮土或灌漠土。

盆形土壤组合在甘南高原和河西走廊较为多见。甘南尕海盆地,中心地带地面积水,发育为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向四周扩展依次为草甸沼泽土、潜育草甸土、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民勤盆地,地处石羊河下游,四周被风沙土包围,中心地带地下水位高,发育为腐泥沼泽土,向四周依次排列,为草甸盐土、盐化草甸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金塔盆地,中心地带为北大河下游冲积扇,由最低处到最高处,土壤排列次序是结壳盐土、草甸盐土、灌漠土、风沙土或灰棕漠土。苏干湖盆地,呈平放的漏斗状,湖心常年积水,中心地带为草甸沼泽土,向上依次是草甸盐土、灰棕漠土。

2.土壤的微域分布

这种分布主要是因小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短距离内土种、土属甚至亚类、土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并且要在大比例尺土壤图上才能反映出来。(www.xing528.com)

甘肃省比较典型的微域分布有以下几种。

(1)湖盆洼地土壤组合 如武威市双城镇南部的“熊爪湖”盆地,中心地带向四周放射排列分别是沼泽土、盐化草甸土、潮土、灌灌土。

(2)冲洪积扇下缘与沙漠交接地带的土壤组合 主要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与河西冲洪积扇北缘交接处,如民勤北部,交接中心一般是盐化草甸土或盐化潮土,向南依次是潮土、灌漠土,向北依次为脱潮土和固定、半固定风沙土。又如景泰县的昌岭山到长城一线两侧,在灰漠土地带发育一些呈不连续状的小沙包,交替出现固定、半固定风沙土。

(3)次生盐渍化土壤组合 在河西灌区经常可见,由于地面不平整,在高处发生盐分聚积,形成重盐化土壤,而在低处为轻盐化或中盐化土壤。

(4)河流两侧的土壤组合 这种分布在省内随处可见,由于河流冲积层理发育,由河床向两侧经河流分选作用,依次出现浅位漏沙土、中位漏沙土、黄立土等。

(5)塬边坡地土壤组合 在陇东黄土高原普遍存在,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黑垆土土层和覆盖层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失,从塬边到塬坡分别出现薄覆盖黑垆土、黑垆土、黄垆土、黄绵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