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船闸与升船机设计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船闸与升船机设计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测资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法等。4)数学模型分析法是指建立原因量和效应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监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对监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可供采用的有统计学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型模型3 种模型。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船闸与升船机设计

监测资料分析与监测仪器的布置、监测数据的采集同样重要,是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出成果的十分重要一环。各种监测仪器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只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工作,才能成为判断工程运行是否正常和安全的依据。

通过自动化系统观测和按规定的测次人工观测两种方式获得的安全监测资料,数量十分巨大,应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在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整理,并及时作出初分析。每年应进行一次资料整编。在整理和整编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资料分析。在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可确认的异常值,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并研究处理办法。整编后的资料成果,应做到项目齐全,方法合理,考证清楚,数据可靠,图表完整,说明完备。

在下列时期,应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监测报告:

(1)竣工验收时。

(2)蓄水时。

(3)运行期每年汛前。

(4)工程运行定期安全鉴定时。

(5)工程运行出现异常险情时。

3.6.4.1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做好原始观测数据的检验、观测数据的计算、填表与绘图、资料的初步分析和异常值的判识。

(1)观测数据的检验。

1)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各项检测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

3)是否存在粗差。

4)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如观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时,应立即重测,如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应分析原因,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

(2)观测数据计算。

1)将检验合格的数据换算成物理量,如存在多余的观测数据时,应先作平差处理。

2)将测得的上下游水位和坝区的气温按日、旬、月、年计算出各自的平均值。

(3)资料的填表和绘图。

1)将据点的物理量填入表格或存入计算机。

2)绘制各物理量的过程线图和原因量与效应量的相关图。必要时还应绘制有关物理量的相关图。

(4)资料的初步分析和异常值的判识。及时分析各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有无异常的观测值。如出现异常的观测值,首先应检查计算有无错误,量测系统有无故障,如未发现疑点,应立即重测一次,如证实观测值的异常真实无误,应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

3.6.4.2 资料整编

应将收集到的观测资料、考证资料、技术警戒资料以及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经过整理审查整编成册,再经过一次全面校核后,报送主管部门审定付印。年度的资料整编工作必须在每年汛前完成。对历年来共性的资料,只须在前言中说明,不必重印。

3.6.4.3 资料分析

(1)要求。

1)资料分析的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对变形量、渗漏量、扬压力观测和现场巡视检查的资料必须进行分析。

2)应将直接反映工程稳定性、整体性,防渗、排水系统的工作效能,经过特殊处理的地基的工作状况的监测成果,与设计预期的效果进行比较。

3)应对监测工程材料是否恶化的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

4)有条件时,应建立主要监测物理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借以解释监测量的变化规律,预报未来可能的变化,并据此确定警戒范围。

5)通过分析各监测量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势发现工程存在的缺陷和其他不安全因素。(www.xing528.com)

6)根据分析的成果,对工程的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2)方法。观测资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法等。

1)比较法通常是指将监测值与技术警戒值相比较、将监测物理量相互进行比较、将监测成果与理论或试验的成果进行对照等不同的方法。

2)作图法是指将观测成果画成过程线、相关图、分布图以及表示多个因素的综合过程线图等。其优点是能较直观地看到观测值变化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程度以及观测值有无异常。

3)特征值统计法是指对各主要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势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在各监测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4)数学模型分析法是指建立原因量和效应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监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对监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可供采用的有统计学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型模型3 种模型。在有较长时间的观测资料时,一般通常采用统计学模型。在有可能求出原因量与效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通常可采用确定性模型或混合型模型。

在使用数学模型法进行定量分析时,通常需要用其他定性分析方法的成果验证其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分析工作的内容。

1)分析物理量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规律,郑重分析物理量有无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和工程有无异常的征兆。

2)统计各生理量的特值,包括历年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势。

3)物理量的异常值,其方法主要通过将观测的物理量与设计计算值、数学模型预测值、年内不同测次以至多年以来的测值和同一测次相邻同类物理量的观测值进行比较分析。

4)分析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5)对定量分析采用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6)通过对施工缝开合度和结构挠度分析主要结构的整体性。

7)判断工程防渗排水系统的效能。

8)分析判断工程主要建筑物的稳定性。

9)符合评估工程的工作状态。

监测物理量的分析工作,应和工程巡视检查获得的资料相结合。

3.6.4.4 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是安全监测工作的主要成果,内容一般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项目实施情况。

(3)监测主要成果。

(4)结论和建议。

监测报告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监测要求,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简报。对工程的某些部位的个别项目提出的监测报告。

(2)专题分析报告。对某个监测项目提出的专项监测报告。

(3)月报。针对长期监测项目按月提出的监测报告。

(4)年度报告。针对长期监测项目按年度提出的监测成果分析报告。

(5)综合报告。针对工程安全鉴定、验收等提出的自工程开始进行监测以来所有监测成果的综合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