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志:西区三鸟饲养量历年变化

中山市西区志:西区三鸟饲养量历年变化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区境域农民家庭向来饲养鸡鸭鹅,多为自家食用,或出卖帮补家用,但饲养量都不多。此后至1961年,粮食减产缺饲料,“三鸟”饲养量减少。1962年开始,尤其是随着对农户实行“三鸟”派购,饲养量回升。1980年,沙朗公社饲养“三鸟”共12.38万只,均为集体饲养。2000-2005年,随着养殖成本上升,养殖户减少,以及开展水产养殖,“三鸟”饲养量连年下降,最高年饲养3.21万只,最低只有1.1万只。2008年全区饲养“三鸟”总量为9.53万只,2011年为9.256万只。

中山市西区志:西区三鸟饲养量历年变化

西区境域农民家庭向来饲养鸡鸭鹅(简称“三鸟”),多为自家食用,或出卖帮补家用,但饲养量都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发展“三鸟”饲养,1959年末沙朗公社三鸟饲养存栏64373只,其中鸡41164只、鸭19407只(种母鸭3904只、母鸭2171只)、鹅3802只(其中母鹅1303只)。此后至1961年,粮食减产缺饲料,“三鸟”饲养量减少。1962年开始,尤其是随着对农户实行“三鸟”派购,饲养量回升。70年代初,视家庭饲养“三鸟”为“资本主义尾巴”,因而“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农村规定每户养鸭不超过5只,养鸡不超过8只,挫伤农户积极性。1972年,沙朗公社完成活鸡交售3614只,活鸭13614只,活鹅353只。1974年,沙朗公社食品站供应禽畜种苗,鸡苗、鹅苗分别比上年增22%、413.8%,鸭苗持平,协助沙朗大队选留鹅苗400只。是年沙朗公社派购活鸡、毛鹅分别完成173.3%、199.7%任务。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放松农家饲养“三鸟”的限制,一些农户增加饲养量。1979年,沙朗公社“三鸟”饲养量42258只,其中鸡9907只、鸭24043只、鹅8308只;年末存栏量16169只,其中鸡6582只、鸭4579只、鹅5008只,提供鸡、鸭、鹅蛋4.04万斤。1980年,沙朗公社饲养“三鸟”共12.38万只,均为集体饲养。

80年代初开始,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经营、致富家庭,农户增加“三鸟”饲养,一些人开始专业饲养,1984年隆昌村郭瑞光成为“养鸡标兵”。 1990年,沙朗镇“三鸟”饲养量13.44万只。1995年,隆昌一、二队有农家8户致力养鸡,年上市量约10万只,总利润约50万元。其中郭瑞光户,养鸡纯利润13万元。鲫鱼沙村有农户20多户利用处西江边的便利发展养鸭,全年饲养40万只,平均50天左右出栏一批,其中赖贤珠户一年养鸭18批,年纯收入2万元。1998年,沙朗镇“三鸟”饲养总量达24.5万只,其中存栏6.6万只,上市17.9万只。

1988年长洲村白(乳)鸽饲养210万只,上市84万只;三鸟饲养量1.6万只,其中鸡1.17万只,鸭2.4万只,鹅0.03万只,年末存栏量0.59万只,其中鸡0.5 2万只,鸭0.03万只,鹅0.04万只,鸡、鸭、鹅蛋975千克。1993年,西区饲养“三鸟”3.21万只。

1999年,西区“三鸟”饲养总量25.74万只。2000-2005年,随着养殖成本上升,养殖户减少,以及开展水产养殖,“三鸟”饲养量连年下降,最高年饲养3.21万只,最低只有1.1万只。2006年随着市场需求加大开始回升,是年共饲养8.98万只,其中存栏1.48万只,上市7.5万只。2008年全区饲养“三鸟”总量为9.53万只,2011年为9.256万只。

表4-3-2 1970-2011年沙朗镇、西区历年饲养“三鸟”情况表 单位:万只(www.xing528.com)

(续上表)

注:部分年份缺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