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前,泰国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50年代后,与许多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泰国也开始谋求“经济救国”的发展道路。经过50年代经济复苏期后,1961年,泰国开始实行社会及经济建设计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泰国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这为泰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技术力量不够、劳动者素质差、教育基础薄弱等社会现实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泰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1950年,泰国人口约2 000万,70年代初期达到3 670万,增长了78.6%,人口增长率高达3.2%。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很大压力。从1960年到1970年,泰国的中学生在校生总数从31.6万人增至78.8万人,国家急需更多高等教育机构解决庞大的中学生毕业群体升学问题。
泰国的教育行政区分为泰北地区、泰东北地区、泰中部地区和泰南部地区。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以曼谷为中心的泰中部地区最为发达,东北地区比较落后。落后地区的人们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导致地区不稳定因素激增。
综合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地区稳定等社会因素,泰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1960年,泰国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89名不同职业的代表组成,时任总理沙立·他那叻出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规定每个公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有才能的人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国家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把高等教育扩展到曼谷以外的地区;允许私人创办高等院校。
1965年6月15日,政府批准私立部门成立高等院校,并在1969年2月21日颁布了《私立学院法》。1974年建立教育改革组织委员会,制订了教育改革的计划和评价系统。该委员会提出了着重改革学校教育结构,设置面向社会的新课程,重构教育行政系统等议案。1976年7月,国家变革后,他宁·盖维迁出任总理,政府认为有必要改革国家教育计划,使之适应时代潮流,以满足当时泰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行政等方面发展的需要。1977年国家教育计划颁布。
本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有以下四个特征:(www.xing528.com)
一是建立地方大学。北部的清迈大学、东北部的孔敬大学和南部的宋卡王子大学均成立于60年代初期,有效改善了之前高等教育集中在曼谷地区的不平衡状态,为泰国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农村地区的青年提供了入学机会,也带动了这些地区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是着重培养研究生。随着泰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仅靠派遣已经获取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到国外留学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在国外所攻读的学科也往往与泰国本身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政府一方面扩大已有研究生培养资质院校规模,开设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另一方面增加具有培养研究生资质的院校。1969年,法政大学经济学专业首次招收了5位硕士生,均为大学发展委员会的成员。1970年,朱拉隆功大学开设了数学和物理硕士专业,农业大学开设了生物学硕士专业。1971年,医科大学和朱拉隆功大学开设化学硕士和生物学硕士专业。1974年,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开设了第一个博士点。1975年,医科大学开设了微生物博士专业。泰国还建立了行政管理大学,一所专门培养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学校设置了国家发展事业亟须的专业课程,为国家培养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另一所专门的研究生院校是亚洲理工学院,学院位于曼谷,是一所国际工程及管理研究生院。
三是允许私人兴办高等院校。泰国建立地方大学后,高等教育财政更加紧张,但是适龄青年的规模却在不断增加,经济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泰国政府逐渐改变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立场,开始有限度地发展私立高等教育。1969年颁布的《私立学院法》正式承认私立大学,使泰国的私立高等教育走上了正常发展道路。1971年,泰国政府允许私立大学颁发文凭。1979年颁布的《私立大学法》促进了泰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建立开放大学。为了进一步解决每年大量高中毕业生升学的紧急问题,泰国政府决定创办开放大学。1970年11月,国民大会通过了建立兰甘亨大学的提案。兰甘亨大学是一所以高级职业教育为目的,以发扬泰国文化为宗旨,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学术开放式大学。政府不限制学生报名人数,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3年高中教育同等水平的学生都可入学。兰甘亨大学的建立,使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1971年,第一批入学的学生达37 198人,1979年入学人数达到110 000人,1981年超过400 000人。1978年,素可泰大学建立,它是泰国第一所开放式的函授电视大学。素可泰大学的教育宗旨是使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终身教育,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