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小平板仪测图实战详解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小平板仪测图实战详解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训内容:要求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应用小平板仪测绘本组测区内2×2格的1∶ 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训条件:每组小平板仪1套,水准仪1套,定向标杆2根,皮尺1把,A3绘图纸1张,铅笔,橡皮,三角尺,胶带纸等。应用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小平板仪测图实战详解

实训目标:

了解小平板仪测图的作业过程及方法,掌握应用小平板仪在一个测站上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实训内容:

要求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应用小平板仪测绘本组测区内2×2格的1∶ 500大比例尺地形图。

实训条件:

(1)每组小平板仪1套,水准仪1套,定向标杆2根,皮尺1把,A3绘图纸1张,铅笔,橡皮,三角尺,胶带纸等。

(2)每组有100m×100m范围的测区(各组间的场地可搭接或部分重合),作为测绘地形图的实训场地。

仪器设备及精度技术指标:

要求使用经过检验校正后的小平板仪及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皮尺全长30m或50m。

实训程序:

(1)图根控制测量。

(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3)应用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4)地形图的整饰与检查。

一、图根控制测量

(1)各组利用本组控制测量时使用的控制点作为图根控制点。

(2)图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已在导线测量计算成果及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中求得,在地形图测绘时可直接使用。

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的准备。

(2)坐标方格网的绘制。

(3)展绘控制点。

(4)注意事项:

①要求每组准备A3绘图纸一张,用胶带纸固定在绘图板上。

②用对角线法在图纸上绘制长20cm×20cm间隔为10cm的坐标方格网,方格边长误差范围不应大于±0.1mm,方格网边长误差范围不应大于±0.2mm,对角线长度误差范围不应大于±0.3mm。

③控制点展绘好后,应按地形图图式符号标注点名及高程,用比例尺量取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边长相比较,其最大误差范围在图上不应超过±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三、小平板仪的安置(www.xing528.com)

(1)初步安置。精确安置的工作步骤是定向→整平→对中。

(2)精确安置。精确安置的工作步骤是对中→整平→定向。

(3)注意事项:

①初步安置时先目估进行定向,然后在保持测图板大致水平的前提下,移动整个测图板进行对中。

②精确安置时,将移点器的尖端对准图上展绘好的一个控制点,移动三脚架使垂球尖对准地面对应的测站点。移动时应注意不改变图板初步安置的方向,板面仍要保持大致水平。利用尺板上的水准管进行,方法与经纬仪的整平相同,需反复进行。定向是利用已知直线定向,此时使照准仪的直尺边沿紧靠图上已知方向线,转动测图板,使照准仪照准地面上另一个控制点,使测图板固定即完成这项工作; 用已知直线定向时,所用直线愈长,精度愈高,所以实际作业时应用长边定向,并用短边检查,图上偏差不应超过0.3mm。

四、应用小平板仪绘制地形图

(1)选取并照准地物特征碎部点,照准仪的直尺边绕图纸上展绘好的测站控制点转动,通过觇孔和照准丝构成视准面照准地物特征碎部点,在图纸上标明方向。

(2)用皮尺量取测站点与碎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按测图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在方向线上标明碎部点的位置,依此方法在图纸上逐个标出地物碎部特征点的位置,按照地形图图式符号绘制在图纸上。

(3)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可以用水准仪通过应读前视读数法求得,高程点的位置同样可以把水准尺的位置当做地物点用第2步的方法标定在图纸上。碎部点的高程按地形图图式标注于图纸上,如需绘制等高线则按等高距及手工勾绘等高线要求绘制。

(4)注意事项:

①在小平板仪上绘制地形图时尽量注意不要碰动平板,如有碰动应重新定向安置平板仪,一个测站完成后也要检查定向后再搬站。

②应选择足够数量且准确的碎部点,这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关键

五、地形图的整饰与检查

对图的检查主要包括: 格网和控制点的展绘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读; 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综合取舍是否合理; 等高线与地貌点高程是否适应; 图边是否接合等。

铅笔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按《地形图图式》的规定对地物、地貌进行清绘和整饰,以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地形图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

技术规范:

有关地形图的技术规范参见综合实训任务2.2 数字测图中的部分技术规范要求,其内容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地形测量部分。

地形图图名、图号、比例尺:

测图方法、测图日期:

坐标系、高程系:

测量、绘图、检查人员:

图根控制点点号,平面坐标及高程:

地形图草图:

学生总结栏:

教师评阅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