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冰情和分布-海上测风塔的设计

我国冰情和分布-海上测风塔的设计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近海的海冰,仅在冬季出现于渤海和北黄海沿岸。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我国海冰的冰期、冰情等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变化。以上为常年冰情分布,而冰情的年际变化不容忽视,我国将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分为5个等级,即轻冰年、偏轻冰年、常冰年、偏重冰年和重冰年。表3-5和表3-6分别给出了我国冰情等级的一般范围和一般最大冰厚。

我国冰情和分布-海上测风塔的设计

我国近海的海冰,仅在冬季出现于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山东半岛的黄海沿岸,除个别深入陆地的海湾外,一般都不结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我国海冰的冰期、冰情等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变化。海冰有与岸冰冻结在一起的固定冰,也有随着风和流漂移的流冰,还有重叠冰、堆积冰等。我国海冰属于一冬生消的“一年冰”。

辽东湾的初冰日最早,一般在11月中旬;终冰日最晚,一般在3月下旬;冰期最长。辽东湾内部也有区域差异,在北部东岸年平均冰期(鲅鱼圈127天)比西岸(葫芦岛98天)长,而在该海域南部却是西岸(秦皇岛105天)比东岸(长兴岛67天)长。莱州湾冰期最短,如龙口年平均仅62天,最长纪录97天。渤海湾冰期居于二者之间。黄海北部的冰期各地差异较大,如大鹿岛平均长达124天,而小长山岛平均只有32天。

固定冰主要出现于辽东湾,冰期一般在60~70天,其北部区域可能更长,如营口年平均为119天,最长曾达127天。固定冰宽度可达2~8km。

根据渤海、北黄海常冰年的冰情分布情况,盛冰期中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固定冰的宽度多在0.2~2km之间。冰厚在北部多为20~40cm,最大约60cm;南部约10~30cm,最大约40cm。渤海流冰外缘线,除辽东湾大致沿10~15m等深线分布外,辽东湾流冰外缘线离湾顶约120~150km。流冰漂流方向与岸平行,或与最大潮流方向接近。

冰期内,由于天气转暖或因潮、流、风作用下,海冰漂移他处,使能见海域内观测不到冰,从而出现冰期内的“无冰日”。冰期内无冰日最多的海域是渤海湾,可占52%;其次是莱州湾,约为33%;再次为黄海北部,约占13%;最少的是辽东湾,仅为12%。这说明某些海区容易出现流冰。

以上为常年冰情分布,而冰情的年际变化不容忽视,我国将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分为5个等级,即轻冰年、偏轻冰年、常冰年、偏重冰年和重冰年。表3-5和表3-6分别给出了我国冰情等级的一般范围和一般最大冰厚。

表3-5 我国海冰冰情等级(冰界)[14]

表3-6 我国海冰冰情等级(冰厚)[14](www.xing528.com)

就我国海冰的整体空间分布而言,存在以下特点:渤海北部冰情重于南部;海岸附近冰情重于海中;辽东湾东岸附近冰情重于辽东湾西岸附近;莱州湾西岸附近冰情重于莱州湾东岸附近;黄海北部鸭绿江口附近的冰情较重,沿辽东半岛南岸往西,冰情逐渐减轻;深水区以及渤海中部海区,冰主要是由岸边漂移来的,重冰年时可以生成尼罗冰。

就我国海冰的整体时间变化而言,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

(1)日变化明显。由于受气温、风和潮流的影响,一日内常常出现早晨有冰,下午无冰,涨潮时有冰,退潮时无冰,以及向岸风时有冰,离岸风时无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初冰期和终冰期内尤为明显。

(2)日际变化明显。冷空气过境,特别是寒潮侵袭期间,海冰会突然增多、加厚,冷空气或寒潮过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海冰又会融化或流往别处,从而出现几天冰重,几天冰轻的情况。

(3)年变化明显。海冰经历生成→发展→相对稳定→融化消失的过程,即通常所称的初冰期、盛冰期和终冰期。初冰期较长,可达50天;盛冰期长短随年际而变化,是一年中冰情最严重的时期;终冰期很短,仅5~7天。

(4)年际变化(多年变化)明显。由于冬季气候的变化,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冰情各年不同;在极暖的冬季,渤海的结冰面积在15%以下;而在严寒的冬季,结冰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80%以上。

就我国海冰的整体类型分布而言,盛冰期间各海区海冰的类型分布为:辽东湾以灰白冰、灰冰和白冰为主;黄海北部以灰白冰、灰冰和初生冰为主;渤海湾以灰冰、灰白冰和尼罗冰为主;莱州湾以灰冰、灰白冰和初生冰为主。除此之外,辽东湾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渤海湾西部和南部容易出现重叠冰和堆积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