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像效应:设计色彩学

后像效应:设计色彩学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注视灰纸上的红色刺激30到60秒钟后突然把红色抽掉,在原来红色位置就会出现其后像色,先是红色,然后是红色的补色青色,前者为正后像,后者为负后像。若红色刺激是红五角星形状,则看到的正、负后像也是五角星形状。当突然熄灭红灯时,我们也会看到红灯的负后像。正负后像的交替周期是逐渐变化的,如图4.3所示。Ⅳ为第二个负后像,明度较低。Ⅵ为第三个负后像,明度较低但持续时间很长。

后像效应:设计色彩学

在白色(其实是灰色)幕布上用幻灯打上一个红色的小鸟图形,几分钟后突然关掉幻灯,在幕布上的原处就会出现一个青色的同形小鸟。对人眼产生刺激的色源消失以后,其刺激效果仍残留一段时间,时隐时现,或正或补,这种现象称为后像效应。例如,注视灰纸上的红色刺激30到60秒钟后突然把红色抽掉,在原来红色位置就会出现其后像色,先是红色,然后是红色的补色青色,前者为正后像,后者为负后像。若红色刺激是红五角星形状,则看到的正、负后像也是五角星形状。

如果让一个有30°扇形切口的圆盘在竖直平面内以20转/秒的速度旋转起来,在盘后放一个红灯,当切口对准灯时我们便可看到它,转过切口时灯就被圆盘遮住。当突然熄灭红灯时,我们也会看到红灯的负后像。如果把圆盘以切口的角平分线为分界,一边漆成白色,一边漆成黑色,则会看到正后像在圆盘的黑色一半,负后像在圆盘的白色一半。

正负后像的交替周期是逐渐变化的,如图4.3所示。图中Ⅰ为后像潜伏期,它是非常短暂的休止期,也有把它归类为短暂的负后像期。Ⅱa为第一个正后像,它与原色基本相同,时间稍短。Ⅱb为第一个负后像,眼前呈现一个短暂而清晰的负后像。Ⅲ为第二个正后像,明度与原色基本相同,但从色相上看却为彩度稍低的补色。Ⅳ为第二个负后像,明度较低。Ⅴ为第三个正后像,比较明亮,持续时间较长,它正是通常所看到的正后像。Ⅵ为第三个负后像,明度较低但持续时间很长。

图4.3 正、负后象反复出现情况

对于色相和明度不同的颜色刺激,其后像逐渐变化消失的情形(按日本人长久1951年的实验)是:

(1)中等白光—红—蓝绿;

(2)中等红光—绿—红;(www.xing528.com)

(3)中等蓝光—黄绿—蓝—紫红—红—蓝绿;

(4)强白光—蓝—黄—红—(紫红—紫)—蓝—蓝绿;

(5)强红光—红—绿;

(6)强蓝光—蓝—绿—红—蓝—绿。

后像的大小消失过程中也是波动变化的,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如图4.4所示。

图4.4 后像大小随时间(S)而变化的情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