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南民居:碉房与切木囊,特点全面解析

甘南民居:碉房与切木囊,特点全面解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山地比较流行碉房建筑,也称为“墙包房”。碉房一般建造在平缓的山坡上,大多背靠山崖,外墙为夯土墙,夯筑成矩形围合平面,称为马康、冬室或母房,也有石砌和土坯砌筑的墙体。[6]马康室内北侧内墙壁正中通常为佛龛,佛龛两侧为橱柜,柜内整齐排放着碗、碟、盆、暖水瓶等。室内全部由木板装修,“内不见土”,外墙无窗,采光仅靠天窗,外不见木。

甘南民居:碉房与切木囊,特点全面解析

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山地比较流行碉房建筑,也称为“墙包房”。在车巴沟、沿河一带建有小天井式碉楼,讲究“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窗大不亮,房多没炕”[5],这种建筑防御性较强,保温性能好,但光线不好,冬天室内比较冷,烧炉子比较费柴火和时间。碉房一般建造在平缓的山坡上,大多背靠山崖,外墙为夯土墙,夯筑成矩形围合平面,称为马康、冬室或母房,也有石砌和土坯砌筑的墙体。(图9-2、9-3)

图9-2 卓尼土楼一层平面

图9-3 卓尼土楼二层平面

“所谓‘马康’,即为藏语冬房的意思,‘马康’通常由夯土版筑结合木框架构成,是每个家庭最为重要的活动空间,它有着多样化的功能,主要涵盖有——待客、灶房、餐饮以及家中年老者和儿童的住屋,它是尼巴藏寨民居建筑的核心所在,也是每户民居的‘建筑母题’。”[6]马康室内北侧内墙壁正中通常为佛龛,佛龛两侧为橱柜,柜内整齐排放着碗、碟、盆、暖水瓶等。西侧为连锅炕,又称为“锅火连台”,一般有3口灶眼。在举行重要活动或仪式时,地位最高的老人一般靠近锅台坐,这个位置最暖和。喇嘛到家里来念经时,一般面对锅台坐,与佛龛同向。

“切木囊”是大房子的意思,一般为两层,底层是储藏间和牲畜圈,楼上住人。楼上一般为两个大房间,一间为厨房,一间卧室,室内有火炕、佛堂、橱柜等。室内全部由木板装修,“内不见土”,外墙无窗,采光仅靠天窗,外不见木。楼上楼下设木楼梯或独木梯。山地民居场地受限缺少专门的晾晒场,屋顶可以晾晒粮食,有些人还在屋顶上布置屋顶花园,种植花草蔬菜等,很多村子都搭有专门的晾晒架晒粮食。(图9-4~9-20)

图9-4 木耳镇民居(一)

图9-5 木耳镇民居(二)

图9-6 恰盖传统民居(一)

图9-7 恰盖传统民居(二)

图9-8 木耳乡大峪沟传统民居(一)

图9-9 木耳乡大峪沟传统民居(二)

图9-10 木耳乡大峪沟传统民居(三)(www.xing528.com)

图9-11 木耳乡大峪沟传统民居(四)

图9-12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

图9-13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风土景观

图9-14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传统民居(一)

图9-15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传统民居(二)

图9-16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传统民居(三)

图9-17 卓尼车巴沟石巴村玛尼房

图9-18 卓尼车巴沟尼巴村风貌

图9-19 卓尼车巴沟尼巴村一隅

图9-20 尼巴乡扎西次旦家

(引自王望锌《甘南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