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内涝自救手册-水灾害

城市内涝自救手册-水灾害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内涝形成后的自救方法受到内涝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向楼顶、站台等高处转移。井盖被雨水冲走,坠井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当车辆落水打不开车门时,需要使用救生锤敲击车侧窗的四个角落,击碎玻璃后逃生。在撤离过程中,不要拥挤,以免乘客跌下站台,发生危险。

城市内涝自救手册-水灾害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前掌握相关的防范知识。

暴雨来临时的防范要点

(1)暴雨来临前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安全的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和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方便救援。

(3)如果路面开始积水,请不要贸然涉水。因为部分井盖被掀起,行人难以察觉;水中行走,在不明路况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发生触电

内涝形成后的自救方法

(1)受到内涝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向楼顶、站台等高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被洪水包围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找周边可以利用的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独游水转移。

(3)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4)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处理,及时求助相关部门,切勿孤身冒险。

行走时

下雨时,大家要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建议乘坐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

行人在下雨时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要注意观察,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水井、地坑等危险区域。井盖被雨水冲走,坠井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遇到大暴雨时,最好找遮蔽处避雨,在城市高楼房内最安全,应及时撤离到楼内,且尽量往高楼层上避险。如附近无高楼,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地下通道等地势较低的地方避险。

自行车

暴风雨天出行尽量不骑自行车,可搭乘公交车。

在有积水的道路上骑行时,要注意路边的防汛安全警示标志,要注意力集中,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以防水下障碍物或坑陷,大风暴雨天气时不要打伞骑车,更不能脱把骑车。(www.xing528.com)

雨天骑车时的可见度不高,要远离车辆,注意观察,缓慢骑行,避开灯杆、电线杆、电压器等可能连电的物体,不要穿行于汽车之间,同时避开有积水的路面,更要绕开有漩涡的地方。

乘坐私家车辆时

开车出门的人,最好把汽车开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停下来,尽量停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不要在车里避雨,确保人身安全。

开车通过有积水的道路,如果不熟悉路况,应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观察或绕行,不可盲目强行通过。下车观察时,首先要看水的深度,漫过车轴就不要行驶了;其次要观察其他同类型车辆能否顺利通过,再决定是否继续行驶。

涉水时要打开大灯和双闪灯,在进入漫水区前,要注意与前面车辆保持较大车距,以防涌浪及带起的水花进入发动机,造成车辆熄火。车辆最好沿着前车走过的路线行驶,以免水中遇到障碍。深水行车要稳住油门,低档、低速、匀速且一气通过,中途尽量不要停车、不要换挡,也不要急转弯。

路面积水达到一定深度时,交警部门将采取封路措施和车辆疏导工作,不要强行通过不明积水路面。

车辆受困时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如果车在深水中熄火,不要再启动以防止发动机进水;当汽车外积水进一步加深时,要及时逃生。

车内平时要准备能够随时砸破车窗自救的物品,如锤子、大号铁钳子、锁车用的钢锁等。当车辆落水打不开车门时,需要使用救生锤敲击车侧窗的四个角落,击碎玻璃后逃生。

地下车库受淹时,要及时离开地下车库。当发现地下车库积水时不要进入车库,待确认车库内无积水时再进入。

通过立交桥时

雨天要关注交通信息和其他提示,在立交桥发生积涝时,应及时寻找绕行的路线,切勿盲目在地势较低并有积水的立交桥穿行。

已进入立交桥的汽车,可按交通提示行驶:一是分道行驶,择路而行;二是舍主求辅,走地势较高的辅路慢速行驶。

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在立交桥处应远离深水,远离车辆,不要穿行于汽车之间,选择地势较高处安全慢行。

地铁

如果地铁站外积水涌入站内,不用惊慌。地铁轨道坑内可以存蓄大量的水,暂时不会威胁人们的安全,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安全撤离即可。

在撤离过程中,不要拥挤,以免乘客跌下站台,发生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