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电线路基础:识读路径图

配电线路基础:识读路径图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形采用了表4-2-2所示图形符号,利用这些符号将线路的走向、杆位布置、档距、耐张杆、拉线等情况在地形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它是配电线路工程中主要的图形技术资料。答配电线路路径图是表现线路走向及途径地形、地物、地貌和线路跨越等基本特征的图形。图4-2-210kV配电线路的路径示意图

配电线路基础:识读路径图

架空电力线路工程及路径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平、断面图的形式进行表达,另一种则是用地形平面图(简称地形图)来表达。

在线路平、断面图中,平面的表达是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将线路所经地域线路通道两侧50m以内的平面地物按一定方式进行测定绘制在平面图上,如图4-2-1中部图形;图形对沿线地形的起伏变化的表达,同样是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将线路所经地段地形的高程变化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测定绘制在断面图上,如图4-2-2上部图形;对线路杆塔位置、规格及线路的档距、里程等,除采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在平、断面图上进行标识外,还在图形的下部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标注,如图4-2-3下部栏目所示。

对于配电线路或是电压等级较低的农网配电线路,由于其供电半径较小,线路途经的地域范围相对较小,配电线路工程及路径表达可以直接用地形图的形式进行表示,如图4-2-2所示。图形采用了表4-2-2所示图形符号,利用这些符号将线路的走向、杆位布置、档距、耐张杆、拉线等情况在地形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它是配电线路工程中主要的图形技术资料。

【例】 以图4-2-2为例,识读10kV配电线路的路径示意图

答 配电线路路径图是表现线路走向及途径地形、地物、地貌和线路跨越等基本特征的图形。

在图中所示区域图幅内,10kV主干线“1#线”从“×××乡35kV变电站”送到“10kV W乡”,其中主干线“1#”线通过“10#、22#、36#、47#”四基耐张杆对线路进行分段具体线路路径情况如下:

图4-2-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平、断面图

第1耐张段,“01#~10#”杆,耐张段长620m,共有9基直线杆,全部处在水田地段,其中“10#”杆为直线分支杆,线路分支左转47°,“10kV 2#线”去“X村”。

第2耐张段,“10#~22#”杆,耐张段长860m,本段线路上直线杆11基,全部处于水田地段,其中线路在“15#~16#”档内跨越乡村公路,并在“22#”杆右转21°前行。

第3耐张段,“22#~36#”杆,耐张段长960m,全段处于水田地段,共有直线杆13基,线路途中跨越三相三线压线路,主干线“10kV1#线”由“36#”转角分支杆左转27°继续前行;“10kV3#线”山此分支右转42°去Y村。(www.xing528.com)

第4耐张段,“36#~47#”杆,耐张段长840m,全段共有直线杆10基,其中直线跨越杆2基,线路由直线跨越杆在“44#~45#”档内跨越“河流”并在“45#~47#”杆跨越一条三相四低压线路,然后进入山地前行去“10kVW乡线”。

除此之外,路径图中还应反映线路所经区域内的居民居住点,线路通道上的其他建筑设施及环境、农作物、植被等与线路运行维护及检修施工直接关联的相关信息。

实践点滴

配电线路路径选择的一般原则

①首先对5~10年电力系统规划进行充分研究,了解在规划中是否出现中间变电站或发电厂,在路径选择时尽量与电力系统规划结合起来,避免造成重复投资,或给今后的电网改造增加麻烦。

②力求路径短、转角少、跨越少、高差小,以降低工程造价并简化杆型。

③施工、运行应该方便。主要要求沿线交通运输方便,尽量避免翻大山、跨深谷,以降低施工与维修费用。

④符合国家规划、环保、森林及通信军事禁区等要求。如少占良田,少拆迁民房,不影响附近的通信线路以及不穿越矿区、禁区与机场,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如塌方、滑坡溶洞、森林与果林等),并避开重冰区与风口等。

图4-2-2 10kV配电线路的路径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