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在海洋潮汐与水位控制中的影响

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在海洋潮汐与水位控制中的影响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一般海区,海洋环境特征的变化十分缓慢,分潮的调和常数十分稳定,故由13个主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而得的深度基准面L值,相应地也十分稳定。在海道测量工程实践中,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是指某一地点使用不同时间段或长度各异的观测资料,计算所得的深度基准面L值的变化程度。因此,变化幅度取决于调和常数的稳定性,通常水位数据时长越短,潮汐分析的精度越低,也就是调和常数的精度越低,深度基准面L值的精度也就越低。

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在海洋潮汐与水位控制中的影响

对一般海区,海洋环境特征的变化十分缓慢,分潮的调和常数十分稳定,故由13个主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而得的深度基准面L值,相应地也十分稳定。在海道测量工程实践中,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是指某一地点使用不同时间段或长度各异的观测资料,计算所得的深度基准面L值的变化程度。对于布设的短期验潮站而言,实测水位数据时长在数天至数月,潮汐分析的精度低,分析获得的分潮振幅和迟角已不是“常数”,进而计算的深度基准面L值将存在着变化。因此,变化幅度取决于调和常数的稳定性,通常水位数据时长越短,潮汐分析的精度越低,也就是调和常数的精度越低,深度基准面L值的精度也就越低。

以相距约70km的连云港站与石臼所站为例,分别以15天、30天与1年等时长的水位数据实施潮汐调和分析,进而按理论最低潮面算法计算深度基准面L值,与19年水位数据计算结果的差异,代表了相应时间尺度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或变化。15天、30天与1年等时长的L值变化分别如图4.10至图4.12所示,单位为厘米。

图4.10 15天时长的L值变化

图4.11 30天时长的L值变化(www.xing528.com)

图4.12 1年时长的L值变化

由图4.10至图4.12可看出:

(1)15天与30天时长水位数据计算的L值,变化幅度较大,这与部分分潮间引入差比关系、潮汐分析精度较低有关。而且整体上偏小约20cm,这与中期调和分析无法提取Sa与Ssa分潮有关。

(2)1年时长水位数据计算的L值,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这与1年时长已能可靠提取13个主要分潮有关。

(3)相邻站间的L值变化呈现较强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