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潮汐控制水位传递与稳定性

海洋潮汐控制水位传递与稳定性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均大潮高潮面是平均意义下的极限高潮面,具有一定的最高潮意义,因此可借鉴深度基准面传递技术。

海洋潮汐控制水位传递与稳定性

4.4.2.1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稳定性

与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类似,以不同时间尺度计算值的变化来描述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稳定性。一个月存在两次回归潮大潮或朔望大潮,用于统计的高潮次数为6次或12次,此时,极有限的高潮次数不能消除余水位的影响,计算误差较大,并在长周期分潮的影响下呈现年周期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大潮及高潮次数增多,余水位和长周期分潮的影响得以削弱或消除,稳定性增强。

以相距约70km的连云港站与石臼所站为例,分别以30天与1年时长的水位数据按统计算法计算平均大潮高潮面,与19年水位数据计算结果的差异,代表了相应时间尺度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稳定性或变化。30天与1年时长的变化分别如图4.17至图4.18所示,单位为厘米。

图4.17 30天时长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变化

图4.18 1年时长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变化(www.xing528.com)

由图4.17与图4.18可看出:

(1)30天时长水位数据计算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变化幅度较大,并呈现明显的年周期性。

(2)1年时长水位数据计算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变化幅度明显减小,无明显的周期性。

(3)相邻站间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变化呈现较强的一致性。

4.4.2.2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传递

由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稳定性可知,短期验潮站的平均大潮高潮面应由邻近长期站传递确定,目前未见涉及平均大潮高潮面传递技术的研究成果。平均大潮高潮面是平均意义下的极限高潮面,具有一定的最高潮意义,因此可借鉴深度基准面传递技术。在深度基准面传递方法中,差分订正法是订正调和常数后再按定义计算理论最低潮面,不适用于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统计算法,而略最低低潮面比值法与潮差比法可应用于平均大潮高潮面的传递。中国沿岸典型验潮站统计表明:略最低低潮面比值法与潮差比法传递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精度与传递深度基准面的精度相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