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王堆和凤凰山汉墓中的黄卷简介

马王堆和凤凰山汉墓中的黄卷简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王堆三号汉墓遣册148号简作“黄卷一石,缣囊合笥”。凤凰山八号汉墓遣册46、62、65号简分别作“黄卷橐二,锦”“黄卷橐一,白绣”“黄卷橐一,赤绣”。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有“黄卷笥”签牌,整理者认为此签牌可能属该墓所出355号竹笥,此笥内盛绢质药草袋6个。[16]从这些出土实物看,简文中的“黄卷”当指一种由大豆生芽而成,可以入药的食品,而非书籍、文书。简文“棺中”似是说明“黄卷”在墓中放置的位置。

马王堆和凤凰山汉墓中的黄卷简介

原6号简,刘钊先生指出“□”下漏一“一”字,可从。“一”上之字模糊难辨,不能确释,可能是指笥囊一类的字。曹方向将其释为“隐”,意为藏,[13]恐不可信。“黄卷”亦见于其他汉墓遣册,如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161号简作“黄卷一石缣囊一笥合”。马王堆三号汉墓遣册148号简作“黄卷一石,缣囊合笥”。凤凰山八号汉墓遣册46、62、65号简分别作“黄卷橐二,锦”“黄卷橐一,白绣”“黄卷橐一,赤绣”。马王堆一号汉墓整理者考释说:“《本草纲目大豆黄卷条下引陶弘景曰:‘黑大豆为蘗牙,生五寸长使干之,名为黄卷。’”[14]“黄卷”在传世典籍中主要有书籍和药名两种义项。如晋葛洪抱朴子》载“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杨明照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蠧,故称书为黄卷。”武威汉滩坡十九号汉墓男棺所出遣册有“故杂黄卷书二[15],即用此意。但《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黄卷”为药名,如《黄帝内经》有“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例甚多,不备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有“黄卷笥”签牌,整理者认为此签牌可能属该墓所出355号竹笥,此笥内盛绢质药草袋6个。马王堆三号汉墓也出有“黄卷笥”签牌,该墓整理者认为此签牌当属97号竹笥,笥内盛大豆及残破丝囊,与简文所记大体相合。[16]从这些出土实物看,简文中的“黄卷”当指一种由大豆生芽而成,可以入药的食品,而非书籍、文书。

简文“棺中”似是说明“黄卷”在墓中放置的位置。“棺中”一词用法与凤凰山八号汉墓遣册54~56号简所记“冠二枚,在棺中”“杖一,在棺中”“丝履一两,在棺中”“素履二两,在棺中”中的“棺中”用法相同,“棺中”前似省略介词“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