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装与中国结:海外华人文化遗产在春节大热

唐装与中国结:海外华人文化遗产在春节大热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春节,忽然流行起来两样“民族化”的东西,即唐装与中国结。于是,唐装、中国结、老式门窗、红灯笼等等全冒出来了。比如唐装,乃是海外华人在洋人的世界中,为了识别自己和强调自己,进一步说是为了表现民族自尊而采用的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着装。唐代是中国的盛世,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同时改名叫做“中国结”。是不是这种海外华人的唐装和中国结已经有了被广泛认同了的市场?

唐装与中国结:海外华人文化遗产在春节大热

今年春节,忽然流行起来两样“民族化”的东西,即唐装中国结。来势迅猛,铺天盖地,一时大有人人穿唐装,家家挂红结之势。这流行的缘故,其说不一。有的说,当今中国人心浮气燥好起哄;有点儿新鲜事,马上成气候;有的说,此乃商家别出心裁,制造商机,是炒作的结果;有的说,各国领导人穿上唐装,无意中起了“导向”的作用。我看这里边还有更深的原由。去年我国融入世界的速度突然加快,又是WTO,又是APEC,又是申奥成功。车子突然加速,车上的人便会慌忙伸手去抓身边的什么——当然是抓民族的东西,抓自己的文化重心。于是,唐装、中国结、老式门窗、红灯笼等等全冒出来了。久违的国粹似有回潮之势。

其实这很正常。愈是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愈会走向本土。这叫做文化的全球本土化。本土文化是自己在“全球”的立身之地。人家欧洲和日本早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前一阵子西方化闹得厉害,天天叫着“外边的世界真精彩”。这恰恰是一种还没有进入全球化的表现。今天,真到了一头扎进“全球化”时候,肯定就得在文化上重新“认祖”了。否则,不单别人认不出自己,恐怕自己也不知自己是谁了。

可是,如今我们在自己的文化中抓到了什么呢?唐装与中国结?但这两样东西,在海外华人中流行已久,是一种中国符号,并不是新鲜的东西呵!

比如唐装,乃是海外华人在洋人的世界中,为了识别自己和强调自己,进一步说是为了表现民族自尊而采用的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着装。这种中式短衣,并不是唐代的服装,而是清末民初的一种时装。唐代是中国的盛世,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海外华人身在洋人中间,穿上这种“唐装”,表示不甘被埋没;这个“唐”字和唐人街的“唐”字是一个意思,是表现和张扬自己的一个符号。

至于那种红红的美丽的绳结,原本叫做盘长。来源于佛教的“八宝”,含延绵不断、无止无休之意,后来被民间作为吉祥之物而应用。这种精巧、奇特并带着一点神秘性的图案,常常使得洋人们惊叹不已。于是海外的华人把它也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了。同时改名叫做“中国结”。在海外,被当作中国符号的东西很多,远远不只这两样。(www.xing528.com)

这原来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中国文化。但我并不因此就菲薄这两种含有民族自尊的文化符号。何况,这两种文化符号的流行,正反映我们一个文化大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十分必要的文化敏感,反映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一种新的时代性的需求!

但是反应迟钝的恰恰是我们的文化界。为什么我们守着那么博大深厚的民族和民间的文化,却推不出几个更具魅力、更迷人、更隽永的文化符号来?而只能把手伸向海外?是不是这种海外华人的唐装和中国结已经有了被广泛认同了的市场?

这不能不说,至今我们还不善于从文化角度对待自己的传统,也不善于从文化角度看待生活的一切。以致一提起传统文化,便只是孔子花脸国画、琵琶加上福字几样,脑袋里空空如也。于是在全球化加速到来的今天,在文化上没有预见,全无准备,甚至一时连应急的文化符号也拿不出来。

倘若这样下去,确叫人有几分担心。如今流行的唐装还只是一种表面和粗糙的文化符号而已。对此无人深究,也不讲究,比起日本人和服和苏格兰的裙装差得远。我看多是商家们一窝蜂的狂炒狂卖,卖过了头就会贬值。这两天的新闻上说,浙江省一家动物园的猴子山羊们都穿上唐装了。有的中国结上已经出现米老鼠了。我们就这样使用自己的文化么?如此流行的唐装恐怕不会持久。等到我们把唐装玩腻了之后,一扔,然后——怎么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